受的表现度。假如记者没有平常观察与拍摄的深厚积累,就算遇到重大题材也没能很好地拍摄出来。促使我的方法论发生改观的是一次国际业务交流活动。1980年代中期,京西市国际摄影周第一次把荷赛获奖的摄影师请来给我们华国记者讲课。实战拍摄时,一个学员带了一只忒昂贵的300 长焦镜头,很神气,我们也很羡慕,但那位外国老师叫翻译告诉他:“请你把这只镜头扔到水沟里,我希望你用最一般的镜头拍出不一般的照片。”他的这句话给我当头一棒,敲醒了我以前的错误想法。 回到课室后,老师播放自己的作品。我发现,他除了拍摄一些重大题材的新闻照片外,蛮多好作品关注的都是生活中容易被人忽略的小事。那次业务交流活动启迪了我,懂得这些国外优秀摄影师能够拍摄出好的突发题材,是因为他们平时拍日常题材就非常好,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从而,我明白了一个新闻摄影道理:对于摄影师来说,题材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拍到一张好照片。 他敦敦教诲新闻学子们,做摄影记者不能仅仅局限在本专业的知识,还需要涉猎蛮多的非专业知识,内容涉及历史、时政、文化、社会等领域,让知识视域更加开阔、储备库更加厚实。“新闻摄影需要记者具备综合知识,能够把画面放入广阔的社会背景里。娴熟运用社会背景,其实靠的就是记者对社会、对环境的认知。” 就此,他自揭其短。比较了自己第一张获华国新闻奖的照片《首都小商贩“下海”》与著名的美联社摄影记者刘胜的《可口可乐入华国皇宫》,暴露自己早年拍摄缺少背景意识的弱点,尽管作品得了奖。 华国革新初期,他瞅见市场经济大潮趵突的苗头,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拍摄《首都小商贩“下海”》。那年月,他做摄影记者出道没多久。这张新闻图片鲜活地展现了,在个体经济刚刚放开,一名卖大碗茶的京西市小伙子热情地把一碗茶水递给顾客。“这个片子构图不错,人物表情挺好,当时得了奖,我很高兴。后来,我慢慢明白什么是新闻摄影,才懂得这幅获奖照片的问题很多。最大失误,是什么呢?我没有交代社会背景。”他具体讲,假如我拍摄这个个体户时取到了古城楼的背景,哪怕一个飞檐,使读者一瞧就知道地点。这个新闻故事才完整,富有历史意义。” 接着,他列举刘胜的新闻作品,比较图片语言丰富与否的差异。“他这个新闻图片的年份,和我得奖作品的相近。他很聪敏,抓拍了一个裹着军大衣的首都小青年在旧皇宫前门广场售卖美国瓶装的可口可乐。美国的标志性饮料可口可乐,畅销全球,代表着世界超级大国的经济活力。皇宫正门则是华国六千年历史的象征。世界最强国的最出名商品,在华国首都的旧皇宫叫卖,凸显东西方经济、文化与古今大碰撞的丰富意蕴。画面感灵动,折射的各种冲击力特别强劲,画面特别带韵味。” 他向大学生们推广自己的观点,“摄影记者拍下,就是永恒。”窃以为,摄影的功能不止是观赏,有时是为了抵抗遗忘。”他告诉莘莘学子,如果有的新闻相片一时之间不适合发表,我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他相信,“无论时局怎样禁锢,历史一直顽强向前,总在持续通过新闻图片在适当的时机披露真相,展现事实。” 常常,有领导或同行疑惑地问我,“这个新闻图片又见不了报,你拍它干嘛?”我总是不厌其烦,坚定向对方解释,“今天不能见报,没关系。总有一天它能露面,会和读者见面。”贺衍明说不要怕等待,特别担心的是,一旦新闻照片能够发表,可是记者却没拍。人家问上门,你却说后悔莫及,“我靠!哥们,我当时想到不能发就没拍,晕。” 他认为,摄影师对别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决定着新闻作品的成败。在新闻报道中,他从不认为图片只不过是文字的附属和补充而已,“摄影记者也好,文字记者也好,都是记者,职业特点一样,仅仅表述方式不同罢了。”对于跟文字记者采访却不了解采访对象的摄影记者,他会不留情面批评。“这种摄影记者不可能拍出高水准的片子,因为他只是一个照相机器。”他强调,新闻摄影需要记者具备综合知识,把画面放进社会背景。如何娴熟运用背景,其实靠的就是拍摄者对社会和时局的认知。 在燕清大学讲座上,贺衍明记者告诫媒体生力军们:搞新闻的人,一定要瞻前顾后。瞻前,就是记者要往前看,明白我们社会推崇和永恒的理念;顾后,是记者要回望社会的背景与发展的来龙去脉。想清楚了这些道理,做记者做就会满心欣然,而不是仅仅把他当作任务。” 在全球新闻摄影界,热传一句名言:“If you pictures aren''''t ood enouh,You aren''''t close enouh.(译: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就算你不知道这句话的作者,一定看过作者拍摄的新闻图片。这位作者,是20世纪最著名的战地摄影记者之一罗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