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刘是一名城里的教师,但这几天呢他正在为找学校的事情发愁。 他不是为自己的小孩上学找学校,也不是为亲戚朋友的孩子读书找学校,而是为自己的职称晋升找学校。 原因是这样的,根据最新的职称评审文件规定,无论是晋升中级还是高级职称,都需要下基层工作一年的服务经验。可以往都是符合条件的老师们到学校办公室报名,学校审核条件合格后将名单上报教育局,然后由教育局统一分配。 但今年,学校通知说教育局要大家自行找支教学校对接,最后将支教学校名称上报教育局即可,而且上报支教的时间仅为半天。但是这样一来,可是让小刘这类老师犯难了。 为何呢?因为小刘这类老师不是本地的老师,有些甚至是外省的老师,他们在这里没有任何人事关系,可以说是人生地不熟。 所以他们只能选择本地老师寻求帮助,请客吃饭,帮助联系。但是三轮下来,本地同事也是打了许多电话,却都是无果。 虽然其他本地老师也找到了接受学校,但是也还是忍不住吐槽今年这般“骚操作”。 “我为这所学校辛辛苦苦十几年,虽说贡献不大,但至少每天尽职尽责,却是在即将晋升职称需要学校的时候,学校把我们抛弃了。” “其他学校都是将名单报到教育局,由教育统一分配,那为何我们学校要由我们自己去找呢?为什么要区别对待呢?” “因为原来的校长走了,新来的校长人际关系不行。” “青年教师是这座学校的未来,如此领导明显是在毁学校的未来。” …… 小刘最后是通过家长的关系,联系上了一所偏远的地区乡镇中学,在还剩三分钟报名截止时报了支教学校的名字。 随后经过一番材料评比后,学校选出了近三十位老师下乡支教。教育局要求到支教学校报到的时间是九月一号,学校发文件时是九月三号。 拿到文件之后,小刘等人立即赶往支教学校报到。在家长的帮助之下,小刘说明了自己是高三毕业班班主任的情况。支教学校领导很和善,也表示理解小刘的工作,所以他们灵活处理,并没有要求小刘每天都去学校上课,称只要一个星期去一天,把十中的精气神带下去就好。 也是在与支教学校领导的交流中,小刘得知了这样一个消息。为了保障十中高中班的教学秩序,保证本年度高考成绩质量,市教育局蓄意削减十中的支教名额。 但是其他学校的支教老师就没有小刘幸运了,通过反馈得知,绝大多数学校要求老师们脱产,一部分学校要求把支教老师的课安排在三天至四天。哪怕老师们说明了自己学校的情况,也是得不到支教学校的谅解。 由于此次支教老师中有三分之二是高三毕业班的科任老师或者班主任,在与支教学校谈不拢之后便选择向自己的学校寻求帮助。学校校长的答复是,支教学校是你们自己选的,所以你们自己的事情得自己去解决,但是学校的课程一节都不能落下,教学秩序不能出现混乱。 苦熬了十多年才有职称评审资格的老师们没有办法,在三方谈不拢和调课不成的情况下,迫于多年的现实生活压力,只能将脱产支教的申请递到了年级负责人的手中。脱产支教申请越来越多,年级负责人见大事不妙,只能将老师们的诉求向上反映。得到的答复是,学校在尽力处理沟通当中,请老师们安心完成好学校的教学任务。 而在这一个多月的等待答复中,老师们接到的不是学校的通知或电话,反而是支教学校的。这些学校的通知大多是一个意思,那就是如果你们学校的支教老师再不来上课,那么这一年的支教材料盖章是盖不了的。 支教的老师还在等待,却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有个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