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的意见来。
不是他们连天子都胆敢敷衍或轻视。
而是曹叡继位已然有些年头了,也让庙堂诸公摸清了秉性。
这位天子有容人之量、不塞言路且还敬重老臣重臣,但性格里有着执拗的一面,一旦认准了事情,谁来谏劝都是白费唇舌。
现今他都提出具体可实施的想法了,皆位于仕途顶端且垂垂老矣的三人,又何必多费唇舌呢?
况且,天子的举措也是可行的啊!
是故,他们三人片刻后便陆续出声称赞了天子的想法。
且还依着自身分属不同的职责,直接为天子思路如何付诸于行拾遗补缺了。
如此君臣相得的场景,一直持续到乐良归来禀命时。
得悉夏侯惠已然赶赴淮南了,众人反应仍是不同。
如徐宣是淡然处之。
被传召的夏侯惠来与不来,与他干系不大。
而刘放与孙资则是心中悄然松了一口气,觉得这样就挺好的。
毕竟,他们都与天子商榷到具体推行了,若是素来行事乖张的夏侯惠被召来了,孰知会不会节外生枝呢?
天子曹叡则是有些意外。
虽然早在前番召见时,夏侯惠就说过秦朗班师归来后便赶赴淮南,且还提前给他辞行了,但如今曹叡还让乐良给他当部将了啊!
如此,他不应该多等几日,与乐良一并引五百骑赴淮南吗?
何故仓促呢?
不过,往前线如赴仇雠也可谓忠贞可嘉,且随他去罢。
心中弗解的曹叡,略微愣神后也只是暗道了声“竖子”便将此事揭过,继续与三人计议支援田豫的细枝末节去了。
崇华后殿里发生的这一幕,夏侯惠自是不知道的。
且他急匆匆赶赴淮南,也只是担心错过了贼吴孙权兴兵来犯而已。
是的,就是担心错过战事。
以孙权与江东诸臣子望风而动、见利忘命的秉性,在得悉了洛阳中军北伐鲜卑、安定郡北部有叛乱,今岁怎么可能不兴兵入寇呢?!
而如今有满宠镇守在淮南,他又怎么舍得错过战事呢!
战功谁又会嫌多,且满宠又不如秦朗那般,会做出雪藏他功劳的事情来。
至于,他在北邙山庄园对孙资颇为恭谦且不吝口出“北伐鲜卑庙堂诸公功劳最甚”之言,并非想讨好孙资想着与之结党,更不是对刘放孙资专任之权视而不见......
而是他好歹也是将门之后,读过不少兵书。
比如《六韬·发启》里“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这句,他就觉得不管是用在兵事中还是庙堂上,都十分妥当。
势不如人,那就姑且作恭顺貌罢。
不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