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用相对论的方式表达的话,就是不同星球均会导致空间弯曲,这些弯曲在宇宙中是相互叠加的,并且因为星体在不断运动,这些弯曲也在不断变动,犹如水面的涟漪,这也是引力波的一种形式,而飞船必须顺着弯曲,在层层涟漪上漂行,就像打水漂一样。
这就是所谓的曲率驱动。
想法很好,但曲率驱动基本不可能实现。
首先,用相对论质量公式计算可知,我方速度必须无限接近光速,才可能使质量足够大。譬如到90欧速时,质量才变为原来的33倍,对飞船来讲,这个还不够大,引力的增加太小了,但是90欧速可能达到吗?
其次,由于引力非常小,而且在空间中是叠加的,所以探测并不容易。尚没有足够灵敏的引力或曲率探测手段,能够探测极遥远距离上极微弱的引力波,并且分辨出目标星体造成的弯曲。其实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基本就可以靠引力波导航了。
以前刘一鸣就认为曲率驱动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科学幻想,早就被否定了,但没想到的是,环星人还真的考虑过此种方案,而且进行了严格的论证,最后给证伪了。当然它们否定的只是一种方案,或许有些“聪明的地球人”还能想出其他方案。
上午的讲解非常精彩,讨论非常热烈,刘一鸣很喜欢这种开会方式,如果一直在念稿子或者读ppt,那可真是腻味透了。丁院士的博学多才以及平易近人给刘一鸣很深刻的印象,他很喜欢这位老先生。
午饭是在单位食堂吃的自助餐。因为有不少老同志参会,中午休息至两点,按议程下午介绍工程规划并进行分组。
刘一鸣没有午休,吃饭后喝了一杯咖啡,就早早的来到会场。资料很多,他需要先学习学习,做做功课,最好是有些自己的见解,否则光听人家讨论多没意思。
两点钟,人员到齐,丁院士落座,继续开讲:
“上午我们讨论了很多现实问题,气氛很热烈,我认为大家都很感兴趣,这很好啊!超出了我的预期。
吃饭的时候,有人问我,这么疯狂的计划是不是我提出来的?怎么说呢?应该说总体思路是我提出来的,我的几个同事很是认同,就对想法进行了细化和完善,然后向中-央汇报,得到了肯定。这才拿来向大伙征求意见,进行更深入和广泛的论证。所以这个想法从来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下午我们就看看具体怎么来做成这件事。大家已经能够想到,事情很难很复杂,虽然不一定比太阳系防御系统更复杂更难,但它是另一种复杂另一种难,所以总体上也应该按复杂系统工程对待,以系统工程的思想为指导。
具体而言呢,需要建立几大系统:
一是极高速超大型太空船系统,这是本次工程的核心,没有这种太空船一切都是零;太空船虽然不是战舰,但要有一定的攻击和自卫能力,所以其实是运输、战斗、生活一体的综合性大飞船。
二是乘员的组织管理系统,因为乘员很多,职业也很复杂,实际构成一个小社会,所以必须有严格的选拔、严密的组织以及科学的管理,尤其是要有坚定的信仰,避免发生内讧、破坏等事情。
三是后勤物资保障系统,既有对船的保障,也有对人的保障,能源、物资、备件、医疗等等都要跟上;必须确保飞行的整个过程飞船完好无损。其中也包括建立前沿保障基地,前沿保障基地需要几个,建在哪里,如何维护等,都需要认真研究。
四是渺空通讯联络系统,‘渺空’就是渺茫的太空,是比‘深空’更深的空。这个是难点,一是距离太远延迟很大,二是信号太弱接收很困难,有可能飞到一定距离后跟太阳系就断了联系。可能需要对太阳系的通信系统进行扩建,大幅度增大规模和功率,同时在前沿保障基地建立中继通信系统。
五是综合性的行星探测设备,不论那里有没有外星人,不论是否有条件探测,我们都要进行探测,为此需要准备一整套智能化探测设备,其中包括武装直升机、舰船以及探测战斗一体的智能机器人等等,以防不测。
还有个重要的系统,我考考大家,看看谁能想出来?”
说完丁院士看着大家,大家开始交头接耳的议论。
刘一鸣想了想,站起来说道:“是不是恒星导航系统?我们进行渺空航行,不可能再使用太阳系导航系统,必须利用恒星尤其是脉冲星进行导航,否则迷路了可就麻烦了!”这个问题他跟董玉荣专门讨论过,所以一下子就想到了。
很多人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丁院士则露出欣慰的表情,说道:“你说的不错。目前我们的恒星导航在理论上已经成熟,已经找到了四颗比较合适的脉冲星,建立了脉冲星导航系统的原理样机,并且进行了太阳系内的验证,但是缺乏太阳系外的验证,所以还要想办法到系外去验证,必须确保万无一失才行。”
刘一鸣答对了问题,心里有点兴奋。
他刚坐下,又有人举手问道:“请问丁院士,要不要考虑飞船着陆的情况,假如着陆的话,要进行哪些活动?”
丁院士答道:“凝眸工程的目的,我们认为本质上属于科学考察,母舰将只在行星轨道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