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益的说法,便该序次递补,遇到有争议的中枢才该介入;
至于黄老先生..............
老实讲,黄道周直至争论近半才想到何种方法对自己这方最为有利,他虽也为浙江系争了许久,但终归失了先机,且还有独木难支之感,所以到后面他索性也就和钱谦益站在了一处。
这倒不是说钱、马二人要比他反应迅捷,主要是朱慈烺那日已与应天诸人达成了交易。
这般情形之下,钱谦益自然是早早想好了策略,而越其杰作为马士英的同乡自然也多少得了些消息。
如此一来黄道周的反应慢些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了。
不过黄老先生终归也非笨人,在联想到太子殿下征召刘宗周入朝的事后便自以为清楚了其中关窍,由此也就站在了和自家同为东林的钱谦益一边。
只是浙江也只被鞑子占了数座州县而已,对失节官员的处置其实更多是在南直隶境内,他以为能用少获得利益来换取浙江系魁首的入朝却也实在想得简单了一些。
果然,在几人争论的当中,朱慈烺提出组一名为咨议局的机构,而当黄道周看到在场诸臣皆表示支持之后,他慢慢也就明白了自己的想当然。
按着其本心来说,黄道周是一万个不愿意的。
哪怕咨议局的胥吏差役们仅被提为不入流,且活动范围也被太子殿下严格限制在了县这一级,但他很清楚这就代表着皇权对行政权利的侵蚀。
当然,他也有信心这个咨议局会在若干年后成为文官系统的一部分,可于此时而言,这个机构却非官僚们能够掌控。
可他一个人反对有用吗?又该以何种理由反对呢?
退一万步来讲,他便是摆出一副死谏的架势,会不会又被旁人以为是在阻碍刘宗周入朝呢?
要知道,同样是入朝,一番交谈之后打法回家和一番交谈之后委以重任却是有本质差别的。
由此,黄老先生在数番权衡之后终还是与众人一道表达了对太子殿下英明决策的支持,而朱慈烺在得尝所愿之后也便将话题转到了下一个极其棘手的问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