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来到上书房,给朱元璋请安后谈及来意。 “两年前,乃儿不花投降,漠北动荡局势获得暂时平稳。谁也没料到太子大哥走得如此突然,儿臣生怕北边再起异动。父皇定有成算,不知道儿臣是否有幸能动身驻边,为父皇分忧?” 元朝在中原的统治被大明推翻后,其皇室残部退居漠北,继续与朱明王朝对峙。 两年前,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继续北征的步伐。让两个儿子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兵分两路去讨伐北元。 晋王未能寻得北元敌军的主力,无功而返。 燕王却是立下大功一件,他勇入漠北,招降北元太尉乃儿不花。后一年,洪武二十四年朱棣再次率军北征,生擒北元番将阿失里等人。 朱元璋曾经称赞:清沙漠者,燕王也,朕无北顾之忧矣。① 今天,朱棣自请离开京师,北上驻边以而防守北边因获知大明太子病逝再起波澜。这一招像是表明无意继续参与到新继承人的斗争中,将大明的疆域安稳摆在了首位。 朱元璋没有立即回应,目光沉沉地盯着四儿子。 近些时日,他反复琢磨着水镜透露出的讯息,一遍又一遍地思量着儿孙们的本领。毫无疑问,儿孙之中最像他的不是先太子,而是燕王。 如今,新继任者的明旨未下,朱棣会没有争一争皇位的野心吗? 他、不、信。 当下,四儿子自请离京恐怕更多是一次试探。 如果没有水镜显形,朱元璋不会给朱棣一丝错觉,早就果断让他回北边去。 未免藩王相争,更为今后的皇权平稳交接考量遵从嫡长子继承,新帝不必在藩王中挑选。 本是希望允炆登基后,以其仁善性格,将他的四叔用作镇守一方的护国重臣。 倒也不是不妨朱棣,众藩王中前有晋王加以挟制,一个老三不够用,为君者也能善于用其他数位藩王搞制衡。 水镜却意外出现。它显示的内容还让人心生隐忧,无法再依照原计划毫不迟疑立皇太孙。 朱元璋心里再一次骂了句,秃头没鼻子 的咕咕,你敢多更新一集故事吗!只要再放一集,他有把握推测出更多大孙子登基后的情形。 下一刻,上书房的窗户突然无风自动。 墙头忽然冒出一幅虚影,那手持莲花的秃顶没鼻子小人又一次猝不及防地出现了。 【大家好,《十二块木板引出的明朝旧事·2》更新了。我很勤快吧,居然做到了周更,这难道还不值得一键三连?我知道你们一定要说下次一定。行了,废话不多,让我们进入正片。】 朱元璋一阵心塞,这东西该来时不来,不该来时乱来!四儿子在旁边,这下秘密被朱棣瞧见了。 朱棣瞪大双眼:什么鬼?! 一瞬间,朱元璋想让朱棣退出上书房。 朱棣乍见鬼魅般浮现的影像,眼中不加掩饰非常惊诧。 第一反应却毫不犹豫朝侧半步,挡在了朱元璋的身前。入上书房,定是不能随身携带兵器,却能用血肉之躯为父亲护驾。 这个举动有几分是出于纯孝,又有几分是把护卫皇帝当做第一要务,或是可能用上了刻入骨髓的演技,有的事真真假假分不清楚。 圣人论迹不论心。 朱元璋听过不少人说燕王军功赫赫,要防着他对下一任皇帝造成威胁。这话不是旁人讲的,而是老三朱棡曾经拐弯抹角表示了这层意思。 不论朱棣是否有野心,但他对大明的功绩不可磨灭,面对未知危险时更看出他对父亲的孝心胜过自身安危。 朱元璋的一番思量就在须臾之间,他没再让朱棣离开,只叫当值太监退守门外。 “老四,你别一幅见鬼的表情,这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别挡着朕观景,你站到一旁,一起看看水镜。” 这话说得语气淡定平静,仿佛瞧的不是水镜异象,而是一颗大白菜。 朱棣当即懂了,如此诡象不是第一次出现,而近一个月的疑惑也得到了解答。 之前获得宫中内幕消息,父皇本来已经写了明诏准备在宣布谁是新太子。 尽管无法获知圣旨上是写了谁的名字,但知道宣布时间是在九月中旬。这件非常重要的事却像石入大海,竟然没了后续。 为什么呢? 现在终于有答案了。 朱 棣的心悬了起来。 他的父亲是一个意志非常坚定的人,不能说朝纲独断,但决定的事不会轻易更改。 水镜诡像居然影响了宣读立太子的诏书,必有超出非同寻常的地方。这个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