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主官,在庆南清吏司,霍谨博就是他们的直属上司,霍谨博的话在某种程度上比户部尚书的话都好使。 孔成良两人不同于张凌永这样的老油条,他们去年才进入户部,还算是新人,暂且还没有争权夺利的心思 ,毕竟资历尚浅,他们只担心霍谨博不好相处。 送走孔成良二人, 张凌永坐在书案后,默默沉思。 霍谨博坐在办公房翻看一份份公文,只是这些公文实在太多,他看了一天也才看了一小部分。 霍谨博疲惫地捏捏眉心,就这么看公文速度太慢,想要尽快了解庆南清吏司,还得靠张凌永这个老人。 说实话,霍谨博并不怕老人,想到他很喜欢资历老的员工,只要不倚老卖老,他很高兴自己手底下能有个可以帮忙统筹大局的人。 任何部门的运转都不可能只靠一个人,手底下精英越多,领导就越轻松。 霍谨博没有竞争劳模的心思,如果手下之人可堪大用,他不介意适当放权。 不过,具体该如何处理,还得看一会儿张凌永的表现。 霍谨博对南城并不了解,去哪个酒楼吃饭由张凌永决定,到酒楼后两人要了个雅间走进去。 霍谨博道∶"张大人对这里熟悉,你点菜吧。" 张凌永没有推辞,点了几个这里的拿手菜,又道∶"先来壶酒。" 霍谨博抬手道∶"酒就算了,本官酒量不佳,上壶茶就行。" 张凌永自然应声。 这就是和下属吃饭的好处,不想喝酒就可以不喝酒。 张凌永是这里的熟客,再加上两人都穿着官服,小二上菜很快,没一会儿几个菜就上齐了。 张凌永给两人各倒了杯茶,道∶"下官以茶代酒,敬大人 一杯。" 霍谨博很给面子地喝了。 接下来两人开始闲聊,张凌永如今四旬出头,家中有两儿一女,女儿已经出嫁,两个儿子都还小,不曾及冠,他们一家就住在南城,离户部衙门不算太远。 霍谨博毕竟是上官,张凌永不好打听太多,只知霍谨博住在登明坊,那里向来是达官显贵居住之地,张凌永默默猜测这位上官来历恐怕不凡。 只是他一时想不起来,京城中有哪一位霍姓权贵。 闲聊一会儿,霍谨博道∶"本官初来乍到,对庆南清吏司陌生得很,有劳张大人为本官介绍 "这是下官的本分。" 张凌永便开始给霍谨博介绍庆南清吏司的情况。 庆南清吏司总共分为四科 ,分别是民科、度支科、金科和仓科。 顾名思义,民科管庆南各州郡户籍诸事,度支科掌会计,金科管银钱出纳,至于仓科,则是掌粮食出纳。 这四科便负责整个庆南清吏司的公务,在霍谨博未来之前,张凌永掌管度支科和金科,另外两个主事分别负责仓科和民科。 张凌永识趣道∶"下官才疏学浅,之前暂管度支和金二科,倍觉惶恐,唯恐出现差错,辜负尚书大人的信任,如今大人执掌庆南清吏司,此二科理应归大人掌管,下官也好放心,安安稳稳地睡个好觉。" 霍谨博笑道∶"你暂管庆南清吏司这段时间做得很好,这些大家都有目共睹,张大人不必自谦。" "至于度支二科,还请张大人继续暂管,等本官熟悉清吏司各项事务后再行变动也不迟。"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可想要烧火总得摸清楚情况再说,现在就想着夺权,吃相太难看。 张凌永听言忙推辞,在霍谨博的再三坚持下才答应继续暂管。 霍谨博继续问道∶"庆南各州郡的情况如何?" 张凌永听到这话,想了想道∶"庆南布政使半月前曾上秦朝服廷庆州和安州两地至今不曾下一滴雨,如果接下来两个月还是不下雨,两州的田地恐怕会颗粒无收。" 霍谨博皱眉∶"此等大事为何一点消息都没有?" 张凌永道∶"如今才是六月,接下来两个月才是多雨的时节,事情到底会如何还不确定,而且这种事已不是第一次发生,这数十年很多州郡都因为干旱少雨导致粮食减产,皇上已下令减免这两地的赋税,再加上庆南充足的储备粮,足以让百姓平安度过今年。" 自卫国立国到现在,几十年都没有出现过大旱,朝堂上的众人不觉得庆州和安州两地会一直不下雨,只要下雨,那事情就不算糟糕,顶多就是粮食减产,这在往年不是没有发生过。 一般发生这种情况,官府会开放粮仓,允许百姓低息贷款粮食,让他们安安稳稳地度过今年,等明年收成再归还官府便是。 正是有一套成熟且完整的处理方法,文武百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