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学风,后来被黄宗羲称为“笃实之学”。
以后,张载主张“太虚者,天之实也。万物取足于太虚,人亦出于太虚。”“惟太虚无动摇,故为至实。”他以“太虚即气”的元气本体论思想,反对佛老宗教思想中的空无。
二程则说:“夫诚者,实而已矣。实有是理,故实有是物;实有是物,故实有是用;实有是用,故实有是心;实有是心,故实有是事。”他们把万物的规律看成天地间的实理,以此反对佛老超自然、超人间的宗教学说。
朱熹发挥二程的“实理论”思想,指出:“吾儒万理皆实,释氏万理皆虚。”一时间“崇实黜虚”成为宋明思想界的主要话题,“实学”一词频频见诸于当时思想家的著作中。
当时思想家所反对的“虚”就是佛老,这一点并没有疑义,但是要倡导什么样的“实”,各家的见解并不统一。
高务实觉得,程朱陆王注重对儒家内在超越精神的发展,注重本体论的研究和心性道德的修养,所以他们的实学可以称为“道德实学”。
而王安石、李觏、陈亮、叶适、王廷相(注:大家注意一下这位,他对高拱的实学理论和实践影响很大,一般看法都认为高拱就是王廷相经世实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实践者)等人则侧重于儒家的事功思想,他们的实学可以称为“经世实学”。
高务实对于“道德实学”是没有太多好感的,他从穿越以来一直都认为“只有实学可以救大明”,这里的“实学”其实指的就是“经世实学”,也就是高拱传承自王廷相的实学。
可是,“经世实学”怎么就和陆王心学严重对立,以至于高务实认为这个矛盾不可调和了呢?
------------------------------
PS:这一章讲实学尤其是经世实学的本质,可能又要被认为我水字数了,但我今天动笔前想了足足一个小时,还是认为这一章非有不可。
本书的核心,从始至终就不是装逼打脸之类的事,这一点诸位能看到今天的读者应该都可以感觉出来。“经世实学改革”才是本书剧情推动的根本内核,因此我必须找一个节点把实学精神说明白,把它与晚明时期的陆王心学“道统之争”的根由说明白,否则全书的所有内容就都成了空中楼阁——书中这些人为什么要争?
因此,不仅这一章,连带下一章我也还要把陆王心学的相关问题讲一讲,然后双方对比一下,解释一下高务实的做法根源。不过整个“水字数”的篇幅就是今、明两章,后续我就不会集中讲述了。
对于“不爱看理论”的朋友,今天这章我忘了提前说明,非常抱歉,但明天的一章您可以不订阅,直接跳到后天的实学派高层会晤,对于“直接剧情”影响应该不会太大。
----------
感谢书友“willwolf”、“HAMW05”、“曹面子”、“霜之宝瓶”的月票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