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决定(2 / 2)

李大成笑道:“我本是个父母不详的孤儿,早年在医馆给人跑腿,后来逃难来了下河镇,娶了你娘,生了你们兄弟几个,这才算在下河镇上扎根。

说起来,下河镇也不是我们的祖地。往哪去不是活,树挪死,人挪活。既然下河镇要乱,还是早点走为妙。”

李仲海就冷静多了,他已经在思考离开下河镇往哪走了。

“爹,我看咱们要走还是要往南走,南方下雨多,而且我听说南方已经建立了新朝廷,南方的皇帝起义前是朝廷镇北的大将军,被调到南方后就反了。

这位大将军我以前曾听人说起过,骁勇善战且善用人,我想跑到他的地盘讨生活,怎么着都比咱们头上这位皇帝要好过。”

李大成点点头,“就像鱼娘说的,如果留在下河镇,粮食被抢,地里没收成,还有官兵时不时抓人,什么安稳日子都过不上,指不定哪天就要去挖野菜讨生活。”

李大成拍拍李伯山的肩膀,“伯山,往好处想,这大燕朝已经乱的差不多了,咱们要是不跑,难道还要和它共存亡吗?

而且,既然几十年前我一穷二白能挣下这一份家业,现在我们家有你们兄弟三人,难道还能比不上当初?”

李伯山终于被说服了,开始思考如果要走,家里的一切该如何安排。

“先告诉大舅二舅一声,看看他们愿不愿意和我们一起走,还有大牛和大丫的外祖家也都要知会一声,咱们家就这么多亲戚,怎么着都要说一下。”

李大成道:“是这个理,你舅舅那里我亲自去说,剩下的就由你们夫妻商量着办。记住,一定要尽快,咱们不知道剩下的官兵什么时候到,一定要在他们赶来之前走。”

当听到爷爷决定全家往南逃难的决定时,鱼娘松了口气,这一天终于来了。但令她感到意外的是,刘大舅和刘二舅也决定跟着李家一起往南走。

后来陈氏不小心说漏了嘴,鱼娘才知道,刘二舅在贩猪回来的路上,被土匪绑架了,土匪赎金三百两银子,不给足银子就把人砍了,最后刘大舅和刘二舅把家里的地都卖了才凑够钱把人救出来。

卖了地,人就像没根了一样,没有一点儿念想了,所以刘大舅和刘二舅决定跟着李家一起往南方逃难。

在下河镇最后的日子里,李家和刘家一起去县里面,把李伯山买的粮食偷偷拉了回来,又趁机在县里面买了不少粮食。

之所以去这么多人拉粮食,是因为平宁县的灾民更多了,抢粮杀人的事到处都有发生。

刘家和李家把粮食运回来,连夜用磨打成面粉,做成了干硬的大饼,这样路上才好储存。而鱼娘偷偷在和面时,趁人不注意加入了不少月光水。

李大成把家里的地也卖了,虽然他知道这个时候田地正是最廉价的时候。

这些地总共卖了一百五十两银子,若是按照正常价,能卖出翻倍的价格。

再加上这些年来家里存的钱,现在他手里面一共有四百两银子,有了银子,在逃难路上,也能多一份保障。

两家人热火朝天一刻不停地忙碌着,李家有小孩子,刘家也有小孩子,两家商量着,很小的孩子和粮食行李一起坐在驴车上,大一点的孩子跟着父母走。

其中粮食必须要加以掩盖,所以驴车上铺满了厚厚的麦秸杆,干粮被藏在麦秸杆下面。

因为越往南走天气越暖和,所以厚重的棉衣和棉被也全卖掉,只留下薄一点的衣服,一切以轻便为主。

李家有三个壮劳力,刘家人口更多,加上刘大舅和刘二舅,足足有八个壮劳力,两家结伴一起走,男的拿着镰刀和菜刀,女的拿着木棍,即使遇到劫道的,只要人数没他们多,也就没什么可怕的。

等到一切都收拾妥当,两家人趁着月色在镇子门口赶着驴车汇合。

刘大舅和刘二舅在镇子门口跪下,磕了三个头,人离乡贱,这一走,再回来就遥遥无期了。

作者有话要说:古代的一里差不多是0.5公里,行军的速度大概是十四里,这样的话,二三百里差不多走十几天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