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离开(1 / 2)

天未亮,两辆驴车缓慢地离开了下河镇,大人走在旁边,小孩子坐在车上。

鱼娘坐在驴车上,身边是二丫和三牛。

她回头,下河镇越来越远,越来越小,直到拐个弯彻底不见了。

驴车颠簸,乡村土路不好走。二丫年龄小,容易犯困,靠在鱼娘身边打瞌睡。

突然,驴车停了。

鱼娘回头看,只见下河镇守寨门的柱子推着他娘在后面追赶。

柱子走到跟前,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李叔,我想和你们一起走。”

鱼娘有些惊讶。

下河镇的人已经知道不久后还会有两批官兵来征粮抓人,但是现在这个阶段,下河镇的人家都有田地,虽然这一季的粮食没了,但他们相信,熬熬也能过去,并不是非要逃难不可。

再者,人离乡贱,故而像李家一样愿意外出逃难的不多。

即使少部分人愿意离家逃难,也没有和李家一起走,没想到柱子居然愿意和他们一起走。

略一思索,鱼娘明白了,柱子家的田地不多,而这一季的粮食已经被抢光了,他还有个娘需要照顾,如果再来一批人搜刮,无论如何都会活不下去,离开下河镇对柱子来说是无奈之中最好的选择。

只是没想到柱子会选择和他们家一起走。舅公家和他们家一起走是因为奶奶的缘故,柱子又是为什么呢?

柱子停了独轮车,“我家里虽然没粮食了,但还有几亩地,我就把地都卖了换了红薯干,李叔,我就跟着你们,不吃你们的粮食。”

李大成拍拍柱子的肩膀,“你这话说的就生分了,让你娘去车上做,红薯干和我们的粮食放到一起,到时候大家一起分着吃。”

柱子娘上了驴车坐在顾氏身边,顾氏往鱼娘身边挤了挤。顾氏怀孕有四个月了,肚子已经显怀,不适合长时间走路。

而柱子则凑到了李叔河身边,冲李叔河挤眉弄眼,李叔河拍了拍他的肩膀。

鱼娘明白了,原来是因为她小叔啊。

顾氏自出下河镇,脸上神色一直郁郁寡欢,窝在驴车上也不说话。

鱼娘知道,这是因为她不愿意离开自己的爹娘。

顾氏的爹是个老童生,为人比刘老秀才还要固执几分,当听到李家决定离开下河镇时,气的他指着鼻子骂李家人数典忘祖,当初就不该将女儿嫁给李叔河云云。

从自己亲爹娘那里回家后,顾氏就一直沉默寡言。鱼娘还听到她和李叔河在屋子里吵架,顾氏哭着说自己就不该嫁到李家,要不然也不至于背井离乡,而李叔河则摔门而出。

李家人对这小两口的情况看在眼里,谁都没有多说什么。

王氏的娘家在邻镇,早一步就往外跑了,王氏和家人里关系不好,所以王家人逃难也没告诉她,等回到王家,看到大门紧闭,王氏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而陈氏的爹娘早逝,家里没什么亲戚。

所以这两人除了李家人,相当于无牵无挂,即使对下河镇有不舍之情,但是离开之时也没有怨言。

柱子是他娘的老来子,上面几个兄弟姐妹都没养住,所以柱子虽然还没有李叔河大,但是她娘的头发已经花白了。

柱子娘上车后,看着鱼娘就笑,“看看大丫长的多好看,多招人喜欢,也不知道我家柱子什么时候能有个这么可人疼的娃。”

三牛嘴快,“我大姐已经改名了,现在叫鱼娘,还是我爷爷亲自取得命。”

柱子娘脸上露出惊讶,“哎呦喂,可不得了,李大夫可是咱们镇上数一数二的能人,我的老寒腿就是他给治好的,李大夫起的名字肯定不得了。”

鱼娘以为柱子娘是在开她的玩笑,可看柱子娘的表情不似作假,好吧,这就是一个心直口快的老太太。

驴车上了河堤,沿着长长的河堤一直往前走。

李仲海常年在外收购药材,辩路识路他最在行,所以他一直走在前头领路。

鱼娘估计大概走了两个时辰,太阳挂的老高,温度升上来了,李仲海终于叫停了。

刘氏开始给众人分发大饼,没错,即使在逃荒路上,刘氏也要掌握粮食大权。

大饼做好后又被烘干,这样存放大半年都没有问题,现在刚上路,粮食充足,每个壮年汉一个大饼,女人有半个饼,到了鱼娘这些小孩子手里就只有四分之一个饼了。

一天之内两顿饭,虽然不能吃的很饱,但这样的伙食在逃荒路上已经很不错了。

李家人的计划是沿着官道走,过遂牧郡,渡过兰江到达安陵,路上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大概三个月就能走到安陵,到时正好是南方的十一月初,不需要在北方过冬。

一行人席地而坐,八月清晨的天虽然热却不算难熬,众人身上都只出了一层薄汗。

李仲海说:“咱们吃完饭还是赶紧走,这路上灾民越来越多了,天黑前要赶到下一个村镇,说不定还能找到人家歇息一个晚上。

如果来不及的话只能睡在树林里了,前方三十里地有个树林,以前我外出行商在里面歇过脚,还算隐蔽。”

刘大舅点点头,“都听仲海的,咱们一行人他出远门的经验最丰富。”

其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