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色。他的父母也总是不在,每次打电话叫来的都是不同的面孔。你看得出来他们很关心、在乎他,他把自己当做世界的中心,他的家长也觉得他是世界的中心。我知道每个班都有这样的刺头,每天光看到他好心情就没了,心情直跌谷底。我看比起他,他的家长才更该去报个培训班转变观念。” 班主任注意到五条悟的身上有很多超自然的特点,比如他从来没有表现出害怕的情绪。他也从来没有被课桌上出现的蜘蛛和破肚的青蛙吓到。而稍微偏僻、黑暗的地方,很多孩子都不敢去,他敢于一个人单独前去。在黑暗的地方他不用开灯,好像他的眼睛能穿透黑暗,他从来不会跌倒、不会撞翻东西,他的身体矫健灵活得不可思议。他甚至可以闭着眼睛叫出周围有多少人,哪怕隔着一堵墙也不会数错人数。他偶尔会用异色的瞳孔盯着空气的某处,或者凌空伸手做出抓取的动作,好像那里存在着幽灵,叫人毛骨悚然。 另一位任课老师对他有不同的意见,因为他上交了白卷,仅仅写了自己的名字。那位老师认为他是弱智儿。 在1989年日本进入平成时代,为应对经济低迷、老龄化和少子化,国家提出宽松化。但其时“挫折教育”仍旧占据主流,为的是培养下一代吃苦耐劳的品质。因为大家都知道,学习本身就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学校传达的一切教育,都是为步入社会,学会与他人沟通,成为自立自强的人所进行的必要之训练。有的幼儿园甚至会推崇“寒冷训练”,要求学生用冷水洗脸洗澡,很多儿童自小学就不再有家长接送,开始独立上学。 在儿童教育的观念盛行以前,儿童与成人其实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儿童需要尽早学会做家务,成为家庭劳动力,在适当的年纪跟大人一起上工赚钱,而没有成人和社会刻意制造的缓冲带。因此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约翰华生的“冷漠教育”理念是一项诱人的选择。 约翰华生是历史上仅次于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家,举世闻名的超级人渣,作为时任的心理学主席参与编写了大量的育儿手册。他的儿女不幸成为了他教育理念的试验品牺牲品,一生都在与童年的精神创伤对抗,多次尝试轻生。他的大儿子成功了,与难以忍受的人间再无瓜葛。他训练儿童如调教奴隶的毒瘤观念,却随着官方出版的育儿指导手册广泛流传,包括他的代表作——臭名昭著的“小阿尔伯特实验”,被很多家长奉为圭臬。 懒惰的家长冷漠地对待孩子,不允许孩子哭泣,后来他们果真不哭了,这无非是饮鸩止渴,导致心灵封闭、缺乏安全感。长期的冷漠和忽视,创造出情感能力薄弱的年轻人,很多方面表现逃避情绪,无法成长为健康的大人,甚至任由极端的负面能量哺育名为【诅咒】的灾祸。 因为成年人是需要回报的,大部分人养育孩子都是带着目的的交易,是无法选择丢弃的妥协。出于生而为人的自知,或者缺乏礼貌、没有胆量,却要在社会生存——人们不敢亲手把讨厌的孩子掐死。所有人都是这么一代代长大的,真是令人不寒而栗。 五条悟难得有显得特别乖的时候。 “我真是受宠若惊!”他的班主任回忆说:“我本来挺开心的,心想他终于懂事了,满心祈祷这一刻能永远持续下去。谁想到才几分钟他就因为低血糖扒桌上不动了,满头大汗,脸色惨白,嘴唇乌青。” “一问才知道他忘了吃早饭!我赶紧火急火燎问其他同事要来面包牛奶,原本还担心他嫌弃是便宜货,结果他半点也没跟我客气,还问我有别的没,他完全没吃饱。我只好带他出去在校门口随便找了家店,他吃了成年人五倍的饭量,冲我露出一口白牙哈哈傻笑。我不知怎么的突然就泄气了,觉得骂他也挺没意思的,发火也没意思,诶呀……那么较劲做什么呢?看着就是被宠大没有坏心眼的傻孩子,就觉得挺无奈的,好像只能认栽了……我突然就有点理解他家人了,真是让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综上,五条悟的社会化教育显然是失败的。 “他是个很好的孩子,人其实不坏。”他的班主任后来说:“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为提供孩子合适的环境,让他健康成长,其实是成年人的失职。” “但我能怎么办呢?我要到底管什么?怎么管?我也只能尽力照顾到绝大部分人,而放弃其中的一小部分。其实我心里也知道,小孩子也不是像我们以为的那样不懂,小孩的心都是敞亮的,小孩的眼睛也是清澈见底的,反倒大人在主动制造隔阂……很多道理小孩早就知道了,他们努力去做,只是在试图讨好你,除了让你开心没别的意思。哪怕他们只是在消磨时间,假装学习,我还是要强制他们坐在那里磨洋工,督促他们学习,剥夺他们的娱乐时间——然后抱怨自己已经在教育这件事上尽力了,问心无愧,是对方不懂事,自己一点错也没有。唉,这可真叫人难熬……这种管只是满足教学任务,用粗暴简单的管理方式,害怕自己的权威受到挑战。我不想照镜子,只能委婉请求,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