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缨在山中的时间有限, 提前给自己划了个“货栈”已是意外之喜。按照她之前的的想法,总要做几次交易、花上几个月,再适时提出来地方不够用、需要寻找一处方便交易之所。眼下目标提前完成,祝缨见好就收带着商人们返回南府。
商人们除了在艺甘家交易到一些货物之外, 又有心里想着喜金家的铜又或者塔郎家的山货的。他也换取到了一些金银之类, 便想途经彼处时再做一些交易。
苏鸣鸾不争货栈的工程, 只要地方不在别人家,她就算满意了。如果不能建在她的地方, 她希望这片地方不归任何一家, 只归祝缨直管。她与祝缨的关系最密切,在祝缨手里,再公正公平还是会稍稍篇向她的。
她与祝缨在岔路道别,祝缨道:“且住, 我还有件事要与你说。”
苏鸣鸾看了郎锟铻一眼,她与塔郎家虽然不互相抓人祭天了, 可也没好到能经常到别人的地方去。祝缨道:“把苏灯给我,我有用。”
苏鸣鸾道:“他?”
祝缨道:“番学不得老师么?先得学字学话,其次才是算术上课。”
苏鸣鸾一口答应:“好。”
两人几句说完, 祝缨带人从塔郎县往南府去。
这一路行程很顺利, 回程又捎上了许多东西。从塔郎县进货,运输起来也更方便。商人下到南府之后, 有一部分在南府贩售, 另一部分则往更远一些的地方加更大的利来售卖。
商人们交易, 祝缨就与郎锟铻讨论“货栈”的建设方案。此事祝缨十分重视,亲自定了蓝图以及核验的标准。长宽面积、布局、墙的高度厚度等等, 所用之材料她都给定死了, 又留了一些工匠, 郎锟铻只要照着要求建就行。
祝缨道:“下月我来,每验核一样、咱们结算一样。”
她信誉极佳,郎锟铻道:“好!”
商定完成,祝缨回到南府时从皇历上看已是冬天了。南府的冬天不太冷,宿麦也种了大半了,田里热火朝天的,看得人心里一阵的舒服。商人们入了南府地界就陆续有人离队了,祝缨也不禁止他们。
商人入山的贸易祝缨是不抽税的,只有进了南府之后再过关卡又或者有交易再按照朝廷的规定抽取一定的商税。她自己也买卖了一些货物,这些都通过项乐等人进行,从面上看,她没有插手任何的贸易。
队伍越来越小,祝缨让项乐先押货进城,再批了一张条子给梅校尉的亲卫:“将这个拿给校尉。”这是一张“工费”的支取清单,梅校尉可以凭这一张单子到小吴那里兑钱粮。自己府里的差役们则是回到府内清算。
她先不进城,到城外公廨田又看了一圈,甘蔗和麦子也都种下了。
她这才往城里走,到府门前时,身边就只剩府衙自己的人了。因已有商人进城,府衙也知道她回来了,门上守卫的衙役们都努力将胸脯挺起。祝缨在府衙前下了马,照例,她回来先看看府里的事务。
章炯等人也迎了过来,见面便互道辛苦。章炯道:“大人,换季了,还是在多在府里休养得好。”
祝缨看了他一眼,点点头:“好。”
几人进了签押房,章炯还是如上次一般将一些事务汇报一下,祝缨也还如上次一般安抚众人。王司功等人也识趣,都说:“大人一路辛苦,大事若干皆已报上,些许细务案卷在些。”便告辞了。
唯章炯留了一留,道:“大人看看邸报。”
祝缨在山里,交通不是很方便,一部分公文与邸报没能及时送到她的手上。翻开一看,这上面的消息还挺多的,她留了牛金等几人在府里,一切公文、邸报由他们整理收好,都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
她连翻了数份,第一份没有问题,第二份写的是——巫京兆休致。接着往下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新的京兆尹上任,那现在京兆府就是裴清一个少尹在顶着了?再翻,没看到裴清调任的消息,看来真是暂管了。
临近年末,部分官员的考核已经开始了。京官的调动里,她也看到了一些比较熟悉的名字。地方官员里,也有一个熟人——陈萌。
陈萌在北方做官,离京城也近,祝缨做县令的当年他做的知府,今年终于做了刺史,不再是鲁刺史的下属,而是调到一个离老家稍近的州做刺史。祝缨算了一下他的年龄,又算了一下陈峦的年纪,估计是朝廷的优待,让他能“就近”照顾父亲。
本州刺史府里又有部分官员也稍稍动了一动,当年鲁刺史手上的人又走了几个,再调了几个。皇城里任职的几个头子也调动了,段琳调到太仆,冼敬被调任太常,户部终于有了尚书——原大理寺卿窦朋升了,现在是窦尚书了。他升得竟比段琳还要快一些,祝缨怀疑郑熹背后打了段琳的黑拳。
这一连番的动作,难怪章炯说要劝她最近要多在府里了。
祝缨心道:货栈等事皆已定下,我本也不必像这两个月一样一个月有大半个月都在山里了。常驻山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