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武侠修真>文物有灵,共赴国殇> 第6章 神剑喻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章 神剑喻道(3 / 3)

一张小纸条,纸条上写到:谢姑娘借阅书籍,看过书中所载后,顿悟,原来这百年来,我中华已落后于人,而国人尚且不知,直到被洋人用坚炮利船敲开国门。近百年来,是我民族数千年来未逢之大劫。甲午之败,乃是一腐败政府落败于一励精图治政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管何时,不管民众政府都应该有危机感。如今,时事尚且如此,民众当共赴国难;每一民众,力量虽微,应是应劫而生,力当图强。

朱茗看着那字帖内收外放、疏密有致、气势凛然中带着奇险之锋芒;字与字之间不计较工拙,浑然天成,似乎借字帖在抒发胸中之愤懑。只是,写字之人,似乎还不完全懂繁体字,繁体字和大篆夹杂使用。毛笔之粗糙,完全不影响他的发挥。

朱茗拿起那帖子,往光线透进来的方向一照,发现跟以往的报纸那般,有明显的压痕;突然想起:哦,自己买的毛笔还没有给他呢;还是给钢笔算了。回家后,朱茗翻箱倒柜,终于抄出以前上学时用的字典,而后,加上标注;几乎每个晚上都做到深夜,才将自己所知道的大篆字体标注在字典旁。

后将这本字典加上几本书放在他们约定的地方,加上纸条:赠你学习之用;几天后,字典和书没了,倒是出现了一串冰糖葫芦加一张纸条:我发了薪水;穿街走巷走,发现有卖冰糖葫芦的;没想到,这小吃卖了上千年,还流行;望姑娘勿要嫌弃。

朱茗和成颖就那般用书和纸条做着交流,故宫之大,他们很少见面。书和笔成了他们沟通的桥梁。

“你的繁体字学习的很快。”朱茗写。

“得益于姑娘所选的书籍;谢姑娘。”成颖回信。

“你是如何习得大篆的?”朱茗问。

“其实,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数千年不断,类比旁通而已;我一介武夫,所习不多。”成颖回信,“倒是如今姑娘所谋,乃是延续我中华文明之事,文化传播不应因战事而中断。”

成颖的每一张字帖,朱茗都留着;每每夜深时分,看着那字体,朱茗不自觉地描着字迹,心想:他真的仅仅是一个宪兵吗?

故宫文物的打包装箱一直有条不紊;倒是那石鼓又大又重又薄,让人苦思冥想都不知道如何将它们塞进箱子里。近几日来,馆长累的够呛,就干脆坐了下来。

朱茗上去询问:“这十具石鼓可有装箱之法?”

馆长反问:“你不是师承那北平著名的金玉学究吗?石鼓如何装箱,你师傅没教你?”

朱茗吸了口气,她知道馆长所言多有打趣之意:“这石鼓,每个石鼓就重两吨,又不能碰撞,石鼓上有文字的地方,乃是石鼓最为珍贵的地方,如今,经过数千年的日晒、雨淋、风吹,石鼓表面都有缝隙了。我担心如果保管不善,在运输的过程中,那上面的字就直接脱落了。”

“那不正好,秦刻石鼓,变成了真的石鼓。”馆长打趣说着。

“你这个老朽!”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上来,就指着馆长的鼻子:“你这馆长之责,岂不是欺世盗名得来的?”来者,正是马衡。

马衡一来,馆长就一个鲤鱼打挺般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说曹操,曹操到;这石鼓如何装箱,就你们师徒两负责。”说着,居然扬长而去了。

原来,馆长这几天放着石鼓不管,是守株待兔。

马衡恨得牙痒痒,手一摆:“走。”

“去哪里?”朱茗紧跟其后。

“去达古斋。”马衡说着,便一刻不停留地望门外跑去。

路上,朱茗怯生生地问:“老师,你之前不是反对故宫文物南迁吗?”

马衡低头看了女徒弟一眼,叹了口气:“此一时彼一时,我随执着,也不能执着于旧礼;现在既然山海关已破,日本人马上就来了;老祖宗的东西,能守住的话,还是要守住。”

到了达古斋,那北平著名的收藏家霍保禄先生正是马衡的多年好友,两人寒暄一番后,霍保禄将这种石刻藏品保存运输的方法细数交给马衡。

先用极薄极其柔软的高丽纸蘸水浸湿后,用镊子将高丽纸塞入石鼓的裂缝中;然后用薄薄的棉花层将石鼓包裹好,要包上四五层,封好。外面在糊裱上厚的高丽纸,用粗麻绳捆好,再在外面裹上几层棉被,才能入箱。

包裹完毕后,朱茗望着那只比原来高了一倍的庞大大物,顿时有种望洋兴叹之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