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王洽眉头微蹙。
天子做出这样的事情,只怕兵科这边又要闹事了!
还有军机处这样一做,又插手了兵部的职权,这要是让朝中那帮大臣知道,肯定都会反对的。
关键天子还让锦衣卫出动,这也是一大问题。
对王洽心中所想,朱由检并没在意,而是继续说道,“卫所授世职一事,虽说能保证军队人数不减,节省开支。”
“但在朕看来,利大于弊,国朝拿着钱粮养出来的都是一帮废物!”
关于大明卫所这一制度,在朱由检的眼里,本就是特殊时期下的特殊产物。
应对的是明初初定天下的局势,为让国朝尽快恢复元气,稳定地方秩序才定下来的。
这其中还牵扯到大明的户籍制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之分管卫所事的五军都督府被兵部彻底架空以后。
卫所渐渐失去了本该承担的职责,成了臃肿的毒瘤机构。
养活了不知多少蛀虫,还养废了大明卫所兵……
处在小冰河时期下,面对复杂的斗争环境,频发的自然灾害,想要给朝廷减负担。
朱由检想通过改变卫所性质,用‘建设兵团’的形式,重新诠释军户的定义。
疏导灾年下爆发出的矛盾,顺带将募兵制全面推广开来。
不过,做这件事情,对上下摆烂的大明来讲,需要徐徐图之,步子不能迈得太大。
不然有些特定群体,还有涉足其中的既得利益群体,都会跳出来反对的。
“陛下,您这样想是好事,但让锦衣卫出动,只怕会起到反作用。”
王洽想了想,讲出心里的想法,“臣觉得,还是通过兵部来做比较稳妥,毕竟……”
“那让稳妥吗?”
“那让扯皮吧!”
朱由检皱眉打断道,“兵部分管的摊子够大了。”
“这点小事,就不用他们管了。”
“至于军机处设分管大臣,那就是暂办,等秩序稳定了,依旧是兵部负责。”
“如今国朝遇到的困局很多,朕不想老问题没解决,新问题又出现。”
“依旧在这里扯皮,此事王卿下去想想吧。”
朱由检心里明白,自己谋划的这一事情,在推出去做的时候,必然是会引起朝堂的风波。
但这次试探必须要做,且还要做到位。
不然头都没办法引出来,还怎么将揉杂成一团的乱麻,一根根给它捋顺清楚?
毕竟当前大明所遇到的问题,一切都需要重新梳理。
具体该怎么做,就考验朱由检的帝王心术了,用一头压一头的方式,掀起一个个要案。
梳理朝堂,打压文官群体,就是必须要去做的事情。
大明现有的官僚体制,在朱由检的眼里,是存在着不小的问题的。
尤其是在文武失衡以后,文官群体逐步把持着朝堂的各级话语权。
并通过一次次细小的调整,将政治优势牢牢把持在手。
王洽所表明的事情,其实在朱由检看来,就是担心六科之一的兵科最后会拒绝执行军机处下到兵部的奏疏。
但事实上,兵科那边的态度就是这样的。
至于为什么要这般行事,还不是朱由检在皇极殿所召大朝议,为了达到政治目的,引起了朝中文官的极大不满。
更为关键的一点,被下诏狱的袁崇焕,更牵扯到不少朝中文官。
倘若真让锦衣卫督办此案,那只会让文官群体陷入到更被动的境遇!
“温卿,你说兵科的那帮官员,会准备怎么做呢?”
在王洽离开后,朱由检单独留下温体仁,将问题抛给温体仁。
“陛下…”温体仁眉宇间透着犹豫,沉吟少许后说道,“只怕兵科的人知道陛下的做法后,要行规谏之举了。”
“看来温卿的想法,跟朕一样啊。”
朱由检盯着温体仁说道,“朝廷里面有坏人呀。”
“拿着国朝的俸禄,吃着朕给的皇粮,却处心积虑的想跟朕作对。”
“如今大明是什么局面?一个个总拎不清轻重缓急!”
“觉得朕想做些事情,就是准备乾纲独断,就是不尊圣贤之道!”
“温卿,你说朕该怎么办?”
想要对付朝中的文官群体,尤其是那帮务虚、谋仕途、养望的大小政客。
就要利用相同出身的官员,来相互间撕咬才行。
在皇权与臣权的抗衡中,以科道为首的言官御史,那向来就是文官群体的急先锋。
以规谏之名,倒逼着大明天子退让。
倘若遇到懂得权谋算计的大明天子,那还好点。
知道从哪些方面入手,来打击文官群体的嚣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