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种瓷器的制作过程,都不简单。
特别是一些官窑瓷器,都是精益求精。
所以,现代人归纳起来才八道工序,而在精益求精,不论成本的古代,却需要七十二道工序。
这就是区别,这也是现代工艺品,相比古代工艺,总是差点事的重要原因。
不是做不到,而是为了最求成本,他们不想做到。
可是,往往好的瓷器,都需要精益求精。
比如凋塑类,除了模具以外,还需要凋刻、凋塑、手工捏塑等,这些都需要增加成本。
现代钧瓷在烧制过程当中,就不会这样。
现代钧瓷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改革,加入了现代流行元素,最重要的是节省了成本。
无论是加工,还是造型,都变得简单。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时代的进步标志着技术的提高,也代表着会有更多更好的钧瓷艺术作品诞生,为钧瓷增添新的色彩!
研究了一遍,陈文哲还是发现,按照最近几十年来的技术进步,一步一个脚印的复烧钧窑,居然是最简单的。
没办法,这就是前人的经验。
踩着前人的经验,自然是最顺利的。
上个世纪50年代,用的是风箱式的小型窑炉烧制,称之为炉钧。
用的烧制原料为蓝炭,因为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烧制工艺,所以这种烧制工艺成品率相对就比较低。
虽然成品率极低,但是烧成的要变效果,相对来说也会比较古朴,它的色彩纹路都比较独特。
上个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的煤烧工艺,分别为钧美一厂,二厂,国营瓷厂以及神垕东风瓷厂烧制。
器型窑变及其丰富,底部没有款识。
上个世纪90年代钧瓷的气窑烧制工艺诞生,各个钧瓷窑口开始烧制气窑作品。
因为气窑的特殊烧制环境,也使钧瓷突破了瓶颈,烧出了非常多的精品。
这个时代的钧瓷胎料,分为香灰胎和灰白胎。
底款大多数都是窑口款,或者以作者自己的名字作为底款,有印章款也有手签款。
相信大家平时最喜欢的就是大师作品,但是具有收藏价值的大师作品,也需要收藏者有独到的眼光,真正具有收藏价值的作品是很难遇到的。
不同大师的作品风格,烧制工艺,学术造就都会对作品的收藏价值造成直接影响。
钧瓷,除了大师出品是好东西之外,其实最主要的还是需要意外。
窑变,还是要看脸。
比如现在,就有一件跟钧瓷相关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原型,是讲的是某个钧瓷窑口的镇馆之宝“蟠龙瓶”。
当时烧制出来之后,本来要砸掉,可是后来却给多少钱都不卖,而且还被央视多个节目拜访。
其实这件镇馆之宝,在刚出窑的时候,因为有瑕疵差点被砸掉。
因为这件展馆之宝,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是一件残次品。
钧窑的窑口,一般开窑遇到残次品,就会直接砸掉,不让残次品流出到市场上。
一件完美的钧瓷作品,首先要器型端庄大气,釉面光洁不能出现残次问题。
但是这个残次和瑕疵以及微瑕,大家一定要区分开,因为钧瓷的重点是在于窑变变化。
很难找到一模一样的作品,所以很多藏家对于钧瓷的烧成,是具有更大的包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