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7日开始,闳波投入研究非普疾病病毒。通过电子显微镜,他观察到非普病人的尸检肺标本上有衣原体,于2月18日向全国公布了此研究成果。 回顾当时情景,他说,自己曾要求媒体宣布他的发现时“要留有20%的余地”,但实际发布时“还是余地留小了”。华国电视台、华国社等权威媒体,当晚迅速报道:“非普病原基本可确定为衣原体。”“衣原体”一说从此成为官方“非普不可怕”、“已经得到控制”的一份“医学证明”。为何这样断定呢?衣原体肺炎一般呈散发性,即零星地发生,流行的可能性不大,衣原体肺炎的死亡率不高。如果非普病原体的确是衣原体,患者只要服用红霉素等普通药物就见效。 尽管闳波院士的结论曾获得华国官方认可,可是,广南省医疗界人士坚决不认可他。后者根据自己的临床实践,判断非普病原体应该是一种特殊的病毒。因此,广南省医疗界并没有按照国家疾控中心的衣原体方案进行治疗非普患者。 直到三月中旬,华国医学科研领域的这场最大公案―――衣原体PK病毒之争才落下帷幕,确证闳波院士的结论错误。后来,他再度接受《华国青年报》采访,坦承认错。 自个儿,为什么会判断错误?他推测,自己观察的非普标本,由于发病后免疫力下降,触发衣原性继发感染。当时通过电子显微镜没看到病毒,只分离到了衣原体。他承认电子显微镜的观察结论局限,为“一孔之见”。但是,在两例非普病人标本试验中,衣原体是客观发现,自己“没有造假”。 闳波说,对于此次科研挫折,别人抱怨、批评自己是应该的。个中存在一个学风问题,“很多医学研究者情绪浮躁,包括我们自己”。经过此事,他自我提醒:“不要浮躁,要冷静!” 三月中旬,为什么就判别出华国疾控中心的衣原体结论错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