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余桦他们在陶湖村小学待了有三天,每个人都给学生们上了至少一节课。 包括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笙,他给五年级的学生们读了一段自己的《我与地坛》,然后又跟学生们讲了很多自己当年插队的事情。 孩子们或许还品不出《我与地坛》的味道,但他们却对史铁笙的故事非常感兴趣。 虽然史铁笙有说到他如何生病,又如何自暴自弃的,但却以一种十分乐观的方式,倒让学生们经常笑出声来。 余桦他们的课自然更不用说了,每次都是笑倒一大片。 在陶湖村小学待了三天,除了上课之外,他们这些人还帮助学校搞了不少基础建设。 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陈墨白竟然精通木工活,为学生们做了些圆规、直尺甚至是椅子。 他们还会带着学生在学校的墙上画画,在山林间唱歌、吹笛子。 不仅是他们教学生,他们也会在放学之后跟着学生放牛、赶鹅、摸鱼、捉虾。 他们是在第四天早上走的,没有跟学生们道别,天还没有亮就出发了。 李大海提议让他们跟孩子们当面告个别,却被余桦给拒绝了。 离开陶湖村之后,余桦他们又接连去了好几个学校,每个学校都会待上两三天。 …… 于东一直都在关注余桦他们的行程,得知他们最近一直在沿途的学校转悠,也是会心一笑。 其实余桦他们走之前,于东就想跟他们说这事,让他们有时间去乡村的那些学校看看。 先不说余桦能够教给学生们什么东西,但像余桦他们这样的名人出现在生活之中,对学生们的影响是很大的,会给他们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 教育是一件非常玄妙的事情,有时候坚持数年的教学,可能都不如某一刻的点拨。 而于东当时之所以没说,也是不想让余桦他们的旅游承担太多东西。倒没想到,虽然他没有提,余桦他们却主动去干了这件事情。 沉吟了一会儿,于东给秘书部去了个电话,“给我安排明天上午去盐都的行程。” “老板你一个人去么?” “嗯,我一个人。” “需要安排回程么?” “回程等我消息。” “好的,我这就安排。” …… 第二天下午,于东就出现在了盐都福顺县下辖的冬湖镇。 余桦他们昨天刚刚到冬湖中学,于东要在学校跟他们见面。 车子在距离学校两百米的地方停了下来,于东独自下了车,自己朝着学校走去。 随行的安保人员不敢掉以轻心,迅速在周围布置起来。 自从上次的事情之后,于东身边的安保力量就变得非常强,像这次出远门,安保公司直接给配了两个小组,其中一个小组已经提前来了冬湖镇排查了。 冬湖中学是深空公司资助比较早的一个学校,因为是在镇子里面,所以这几年发展比较顺利。 深空公司为冬湖中学提供的不仅仅是资金,还有一套成熟的教学体系,这一套教学体系是深空公司摸索了很久才弄出来的。 这套教学体系综合了金陵中学、继光中学等知名学校的特点,也根据乡镇学校的情况做了改进,之前在金陵的一些初中用的很不错,来到东湖中学之后并没有水土不服,依旧表现非常很好。 现如今的冬湖中学已经成为一个拥有六千多名学生的当地名校,不再需要深空公司资助了。 学校门口的路也修的非常好,路的两边都是各种文具店、超市、排挡,一片繁华景象。 走到一半,于东进了一家规模不小的书店。 这是于东的一个习惯了,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要看看当地的书店,因为他相信,从一个地方的书店就能看出这个地方的气质。 这家书店名字叫做“冬中书店”,能叫这个名字,代表这个书店应该开的比较早。 开在学校门口的书店,最多的当然就是各种教辅材料以及文具用品,东中书店前半部分摆的都是这些,而靠里面的位置则更多地摆着些文学作品。 老板是个五六十岁的老头,戴着一副老花镜,正坐在收银台后面捧着本书在看。 有人进店,老板头都不抬一下,依旧在看书。 可能因为于东资助了冬湖中学,所以书店里面有一面书架上都是于东的书,于东大概扫了眼,除了一些稀有的版本,他的书各个版本在这里都能看到。 除了他的书之外,剩下的基本都是有些年头的文学作品,很多十八十九世纪的作品。 于东看了一圈,目光忽然停在了一本书的书嵴上面。 《巴黎圣母院(上)》,维克多·雨果的长篇小说,它出现在这里于东并不奇怪,摆在它旁边的就有《悲惨世界》、《红与黑》、《人间喜剧》、《高老头》等作品,老板似乎很喜欢法国文学。 而这本《巴黎圣母院》之所以吸引于东,是因为它的版本。 害怕自己的判断失误,于东又将书翻开看了下。 果然,这书出版自1949年4月,首印1500册,由骆驼书店出版。 骆驼书店是上沪生活书店的二线单位,没什么名气,不过《巴黎圣母院》这个译名第一次出现就是在骆驼书店,也就是在于东手里的这本书上面。 因为它出现的地方,让于东有些怀疑它是赝品,虽然这一版的《巴黎圣母院》现在来说不是什么稀世珍品,但也没有出现在一间主卖教辅书的小书店里面的道理,不管怎么说,它毕竟是一本出版于五十年前的书。 但是于东从头到尾翻了好几遍,都没有发现什么不对劲的地方,这本书跟他家里面的那三套都是一样,不过这本书是上下两侧,这里只有一个上册。 “老板,这本书卖么?” 老板头都没抬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