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名额有限,不能顾及所有作品,希望作者能够再接再厉,下一届给大家带来更好的作品。
虽然给评语的落选作品有好几部,但是明眼人能够看得出来,主要就是为了《诅咒》,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
这种毫无营养,避重就轻的“安慰式”评语,也让于东的读者感到愤怒,不给奖就不给奖,读者们就算不甘心也不好说什么,毕竟文学这种东西本来就是主观的,文学奖本身也是偏小众的。
特别茅盾文学奖,上一届的获奖名单就因为太过脱离大众,遭到了不少媒体以及学者的批评,这次入围的作品明显要比上一届更知名一些,大家还以为茅盾文学奖是要改变策略了,没想到竟然是这个情况,改了,但是没完全改。
他们确实将奖项给了一些知名度高的作品,比如《尘埃落定》以及《长恨歌》,这两部作品都拥有大量的读者,本身销量就很不错。
但是候选名单里面最知名的《诅咒》最终却落选了,而是把奖项给了另外两部名气和业内口碑都不如《诅咒》的作品。
好多读者义愤填膺,当天就把《文艺报》在深空部落上的账号给冲了,害得《文艺报》官方不得不发一通免责声明,表示他们只不过是负责发布消息而已,并不能代表茅盾文学奖的评委会。
深空官方也在这个时候发布了一条公告,如果对茅盾文学奖的结果有不同意见,希望读者们能够理性讨论,不要冲动行事。
第一个站出来理性讨论的名人是华东师范大学的教授张作海,他这些年一直都在研究于东,是知名的“东学家”,这次茅盾文学奖的评选他自然也是全程关注的。
得知《诅咒》没有获奖之后,当天张作海就发布了一篇名为《告茅盾文学奖评委会书》的文章。
在这篇文章里面,身为一名一线教师的张作海表示,茅盾文学奖作为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之一,连续两届获奖作品,很难说代表了当今长篇小说的最高水准,在观念和写法上比较传统与保守,没有适当考虑题材的多样化和艺术上的创新。
对传统现实主义和传统历史小说过于偏爱,且在审美内蕴上缺乏对人性的深刻提示。
他还表示,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这些作品,过半在高校的文学教材中很少被提或者压根不会被提到。
“假如茅盾文学奖的作品不能进入到大学学术传播渠道,就有可能走向难以为文学界大多数人士及广大读者认同的小圈子中。”
“文学评奖应经得起读者检验和历史的淘汰。”
张作海主要从自身的经历谈论了对本次茅盾文学奖结果的看法,中心思想就是,作为一个文学奖项,评选有偏好是很正常的,但是绝不能搞小圈子化,脱离普罗大众甚至是脱离大学学术圈。
如果连广大的,接受过高等教育,甚至是修习相关专业的大学生都很少看过这些获奖作品的话,那评奖就失去了意义。
张作海身为“鱼冻”头子,他一发声,其他读者都跑了过来,为他加油助威。
【胡继超:张教授说得好啊,虽然说销量很世俗,但如果获得了文学奖之后,依旧不能取得更好的销售成绩,作品本身是有问题的。】
【连一声:我一直都以为,《诅咒》是最符合茅盾文学奖评选标准的小说,没想到它竟然落选了。】
【月氏公主:感觉还是因为于老师太轻了,如果于老师现在四十岁,应该就能拿到这个奖。】
【铅笔头:应该是因为年纪,但既然规则没有规定年纪,那又何必考虑年纪?】
【刘金发:一个作者一辈子能发布多少篇长篇小说,说不定这次之后于老师就没机会了。】
【黑鸭:咳咳,别人这样说没问题,于老师应该不会吧,他多高产啊。】
【小白龙:说不好,现在于老师的作品风格更偏向于大众。】
【天下第一:算了算了,什么茅盾文学奖,要了来吃么?我宁愿要《诅咒》在外国卖一亿本,得不得奖真无所谓。】
【瓜子仁:我感觉还是把目标放在诺贝尔文学奖上吧,就国内文学界这环境,感觉于老师拿诺贝尔文学奖还靠谱些。】
【鼠标:别瞎说啊,招黑。】
【墙上开花:别人是奖项成就人,但于老师绝对是人成就奖项,不给于老师奖,是茅盾文学奖的损失。】
【厚厚的本子:就说你们年轻吧,茅盾文学奖本来就希望能够提高奖项热度,这次不给于老师颁奖获得的热度比给他奖的热度肯定要高,估计奖委会的人这会儿正躲在被窝里面偷笑呢。】
【莫脱罗拉:我曰,真的假的?这么阴险么?】
【快接入口:这个世界比你们想象的要复杂,就凭于老师现在的影响力,这事说不定会传到国外,到时候好多人都知道中国还有个矛盾文学奖。】
【……】
不管是什么时候,阴谋论都很有市场,自从有人提出茅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