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羽曾经剪处残,学人言语道暄寒。火然文a`”【奉和鹦鹉】 饶是心里早有准备,蒋石仍有些心虚的跟着阎行去见韩遂,他本想将刚才那副说辞在韩遂面前再说一遍,岂料韩遂根本不吃他这一套,马尚未停下便抬手给了蒋石一鞭子。 “是我约束不住你了,倒难为你这么多年仍违心唤我一声‘韩公’。” 韩遂的脸色冷若寒霜,蒋石生受了这一鞭子,不敢动作,畏惧道:“属下不敢!如不是韩公赏识,将属下提拔于微末,属下何至于有今日!” “呵。”韩遂并不信他的托辞,只冷冷一笑。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他知道军中不仅是蒋石,还有许多人都打着这样一个主意,毕竟面临着当今朝廷的重金爵赏,没几个人能真的视若无睹。朝廷摆在明面上的阳谋都让韩遂军心有异,更遑论其下那些不为人知的阴计? 韩遂略感棘手,有心拿蒋石整顿部众、收拾人心,但现在还不是时候,因为此刻有更紧要的事亟待他去处理。在来的时候韩遂就一眼看到坡上那伙来路不明的羽林骑,眼前那熟悉的衣冠、熟悉的气质,跟他当年在雒阳见到的几乎是一模一样,不、甚至比雒阳暮气沉沉的羽林骑还要精锐、还要富有朝气! 看到这里,韩遂眼瞳霍然放大了一圈,惊诧道:“羽林骑如何会在城外?” 阎行知道他这是在问自己,于是抱拳答道:“末将不知,但据蒋孟岩说,宋建正是被这些突然出现的羽林骑所截杀。” 说到宋建,韩遂不悦的冷哼一声,蒋石身子一抖,连忙说道:“末将只是一路追杀其麾下‘丞相’,正好遇上这伙羽林骑截杀伏击罢了。” 韩遂表面上看似是在恼怒对方这支羽林骑突然杀出来坏了他的好事,让他没有完成‘放宋建一条生路’的约定,但其实却在暗中窃喜。因为他不愿意亲手杀宋建是不想背负‘忘恩负义’的骂名,所以才故意放他一马,但他攻打罕、驱走宋建却是不争的事实,等宋建逃入羌地,凭借他的声望,韩遂以后会很难在羌氐中间达到一言九鼎的地步。 只有宋建死了,韩遂才可以利益最大化,放开手脚去收拢散沙似得羌氐胡人,而韩遂以及他的部下又不能杀宋建。 于是在利弊权衡之下,为了给朝廷一个交代、避免背上骂名,韩遂只好退求其次,选择了现在的这个做法。一方面拿宋建势力被剿灭的胜利回应朝廷,一方面等宋建安定了以后,再派人去向宋建陈说他不得不进攻的无奈、并尝试缓和关系。这么做必然会付出一定代价,过程也会很麻烦。 所以韩遂一听说宋建死于他人之手,跟自己毫无关系时,心里如何不喜?更何况宋建还是朝廷所杀,只要将宋建的死因传扬出去,韩遂再暗地里运作一番,不仅能很快洗清自己的污点,反而还会让自己的声望水涨船高。 他心中已有了一个初步的念头,径直向阎行吩咐道:“你上去一趟,探探他们的底细。” “末将谨诺。”阎行答应一声,两腿一夹马腹,驱使着走到坡下,而后翻身下马,一步步走了上去。 姜低头看见一个都尉打扮的人缓步走上来,眉头一皱,当即请命道:“我去见他一见。” 周瑜自无不可,他看着韩遂军中迎风而动的大纛、又扭过头看向东南一侧的天空,轻轻点了点头:“既有托付在前,此次便有劳仲奕了。” 于是姜与阎行二人走到半坡上互相停了下来,各自防备的对视着,姜先是说道:“我等乃朝廷殿前羽林郎,特奉王命巡边视境、观察风俗、督办盗贼。近闻凉州刺史韩公征讨宋建,围城数月,久战无功,又屡请发粮草于朝廷。陛下心内忧之,特使我等前来观战,若是韩公仍未克成,便据此详述情形奉上,另调强军来攻。” 阎行听到对方并不是普通的羽林骑,而是身负皇帝厚望,便愈加不敢怠慢:“唯、唯!郎君有所不知,韩使君也是每日忧心操劳,唯恐有负国恩,听闻南征告捷,其情尤甚。今日奋起兵卒,得将士用命,攻破罕,我等一路追击宋建等亡命而来,这才得见郎君。” 他讲话十分客气,也思路清晰的解释了前因后果,若是不知实情的旁人听了,恐怕还真以为韩遂忠君爱国,自己跑过来监督还算是对不住人家了。 姜看着这个浓眉大眼的骑都尉,深觉对方非同一般的军官,倒像是家传渊源的大姓出身。于是他不再轻视,以平等的姿态自我介绍道:“在下姜,字仲奕,汉阳冀县人。如今忝为羽林郎,不知足下姓字?” 其实姜并不是羽林郎,两年前朝廷征发六郡良家子入南北军的时候,他还只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又刚从马背上掉下来摔伤,所以错过了那次征调。最后代表姜氏得选入内的是他的兄长姜叙,如今姜叙已在其族叔、北军屯骑校尉姜宣的照顾下,同时也靠着自己的出色能力,成为了皇帝身边最亲近的武官殿前羽林郎。 兄长姜叙入仕经年,逐渐成为家族下一代的顶梁柱,而作为异母庶弟的姜,却直到年初还只是汉阳太守射坚门下的一员小吏。从小到大,姜时刻想追上兄长的脚步,奈何屡屡难望项背,就连这一次随周瑜巡视前线,还是通过姜叙的请托、周瑜看在同僚情谊的份上才得来的机会。 阎行不知姜诈称羽林郎的内情,反而信以为真,点头回道:“在下阎行,字彦明,金城人。如今在凉州刺史韩公帐下为骑都尉,奉命前来与郎君接洽。” “久仰兄名。”姜对明显年长于他的阎行拱了拱手,做出一副了然的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