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3章 追击(1 / 2)

“莫校尉,泾原军已经抵达,敌人已经溃逃,泾原军正在协助收拢伤员,二团正在追歼逃亡的吐蕃残兵!” “具体战况呢?” “战斗到最紧要的时候,董校尉率领二团先是一个横切打乱了吐蕃军的节奏,然后直奔穆图,惊慌失措之下,敌酋穆图扔下了正在进攻中的吐蕃步卒,直接逃亡!……” 事实上,随着穆图的率先逃亡,大部分的吐蕃士卒瞬间陷入混乱,在穆图高压之下被迫强攻的吐蕃的将领、头人等等也处于观望的状态。 这就导致在战线最前端,有部分处于厮杀中尚不知道后面混乱原因的吐蕃步卒依旧在进攻,幸运的这是这时候,前行道路在重骑兵一团的突击之下被打通道路的泾原军及时赶到。 泾原军的及时抵达,成为了压倒吐蕃人的最后一棵稻草,惊恐的吐蕃的将领、头人纷纷带领自己的手下逃离。 混乱之中,也不知是谁大喊一声, “唐军要赶尽杀绝,一个不留!” 此话一出,吐蕃士卒四散奔逃,亡命地在大营中以及大营之外亡命的狂奔,使得收拢残敌变成了另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让郭戎顿觉头疼。 不过看到吐蕃人的战斗意识已经彻底丧失,郭戎也不想让宝贵的战力浪费。 让重骑兵长途奔袭,或者进行长距离追击显然是不可能的,累死董嘉和莫灵均也白搭。 于是郭戎直接命令董嘉留下两队重骑兵追击残敌,而董嘉自己带着剩下重骑兵赶往吐蕃军的大营,协助李愬肃清残敌,毕竟吐蕃人的战马都放在大营呢。 董嘉带人离去,而留下来还能动的长缨军开始配合还活着的医疗兵收治伤员。 跟没头苍蝇一般狼奔豕突的吐蕃军残兵,郭戎看的是眉头紧皱,这么个乱跑法,猴年马月能让大营稳定下来,稳定不下来伤兵就没法收治,大规模的追击也无从谈起。 被逼无奈的郭戎想起了兔子很经典的一句话,随即将带队的泾原军军官召集到了自己的身边,在泾原军惊讶的目光中传授经验。 接下来…… “放下武器!” “抱头跪下!” “缴枪不杀!” “优待俘虏!” 唐音、吐蕃语、突厥语等夹杂的各种声音开始不断地在偌大的战场上不断传扬。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第一个吐蕃人不知道是因为累了,还是彻底崩溃,破罐子破摔,干脆将兵刃扔在了地上,双手抱头蹲在地上。 就在他惴惴不安地等待命运的时候,一个路过的泾原军只是简单瞅了他一眼,就直接从他的身边冲过。 看到这一幕,旁边准备抵抗或者逃命的吐蕃士卒纷纷有样学样地扔下武器,跪地求饶,路过的唐军对这些降卒视而不见,直接从他们身边冲过去。 连锁反应随之到来,疲惫的,惊恐的,掉队的,走不动的,来不及逃走,无心再战的吐蕃士卒,纷纷丢下军械,乞求投降。 而泾原军则在郭戎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开始打扫战场,同时分出大量人员前往吐蕃大营歼灭残敌,以及开始帮助收治伤员。 长缨军大营的战事临近尾声,吐蕃军大营的战斗随着董嘉、莫灵均两个重骑兵团以及泾原军的加入,所有的抵抗被彻底剿灭。 即便有部分吐蕃骑兵提前逃走,但是长缨军依旧缴获了整个吐蕃大军包括战马、驮马等大量的牲畜,仅仅战马就超过五千匹! 随即李愬从剩余的长缨军、泾原军中抽调马术较好的人员,临时组建了两个五百人的轻骑兵营,为今年关键时刻扭转战局的长缨军重骑兵营补齐的兵员。 同时为三个骑兵营补齐了战马,使得三个骑兵营达到了长途奔袭情况下一人三马(两战马,一驮马)的标准配置。 利用三个骑兵营休整、吃喝、补充的空隙,李愬赶往长缨军大营和郭戎、段佑、刘禹锡、罗中文等人进行了简单的商议。 泾原军节度使,老将段佑的表现出乎了郭戎在内所有人的预料。 真正让郭戎非常意外的是,不仅将包括守城郡兵、七千泾原军、城内府库全部移交,更是主动担任了负责后勤的刘禹锡的副手。 休整之后,李愬带领骑兵追击,天亮之后,郭戎将带领三千步卒出发,随后罗中文将押送补给跟上,而刘禹锡将在段佑的支持下接管吐蕃、长缨军两座大营以及整个泾州城。 确定了明确的分工之后,李愬返回。 战事虽然基本结束,但是此刻泾州城外两座大营的周边依旧烈焰冲天,火光,把漆黑的苍穹照映得通红。 休整、补充了一个时辰之后,李愬带领三个满编的骑兵营开始向前追击。 从泾州城下惊险逃脱之后,惨败的穆图刚开始如同惊弓之鸟,然而当他发现唐军并没有第一时间进行追击之后心绪放松不少。 一边向后方前行,一边派出自己的亲卫从后方收拢从大营仓皇出逃的骑兵,不知不觉之间,一个多时辰穆图的身后渐渐聚集起了接近千余骑。 只不过穆图不知道的是,这正是郭戎、李愬想要达到的效果,毕竟,以千为单位的骑兵所能够造成的破坏力,远远不是普通的溃兵可以比拟。 当手头兵力的增加使得穆图的信心渐渐恢复,数量达到千骑的时候,穆图突然感觉自己又行了。 一个时辰的修整,一个时辰的追击,当李愬带领的三个骑兵营追上的穆图已经是两个时辰之后了。 面对从后方追来的李愬,感觉自己又行了的穆图立刻下令迎头反击! 对于穆图这种迷之自信,李愬一脸蒙逼,但是两位重骑兵的校尉则是心花怒放。 随着李愬的命令下达,莫灵均和董嘉两人一马当先,仅仅一个照面,本就提心吊胆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