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武侠修真>首富从盲盒开始> 第753章 零元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53章 零元购(1 / 2)

“要充值吗?”班农内心纠结了一下,他虽然很有钱,可问题是他是一个平时很节俭的人,能用公家的东西,就绝不用自己的。现在你让他充钱,他就非常的难受了。 可是卡着这个43分的分数,他就很难受。要知道,这可是他有史以来最好的成绩了,如果不用复活币复活继续,刷一个更高的分数出来,班农就觉得自己更加的浑身难受。 考虑了很久,班农决定先看看这个充值的具体情况是咋样的。 于是他点击确定,然后首页页面就自动跳转到了一个一面,上面让班农选择充值的方式。 充值的方式还挺多,足足有五个充值的方式。 其中官方最推荐的,排在第一的充值方式就是信用卡充值,只需要用电脑登录网页,然后给自己的账号绑定上信用卡,紧接着再直接选择充值按钮,银行那边就会打电话过来确认,确认了本人身份和信用卡密码之后,就能够直接进行充值。 一美元等于十个OO币,是比例最高的一个。 第2种方式则是点卡充值,直接去雅达利通讯或者是BLM的店铺购买点卡,输入充值卡的卡号和密码,就可以直接对账号进行充值了。。 不过其中销售商要收取一部分的中间费用,一张能够充值一百点OO币的点卡,售价是11美元。 第3种则是最方便的充值方式,那就是直接通过手机费或者固定电话费来进行充值,用户只需要拨打一个充值电话,再根据提示输入个密码之后, 就能够直接通过手机或者固定电话来充值了。 不过充值的金额不得超过手机或者固定电话的余额。而且还无法使用那些通过各种活动赠送的话费,只能够使用那些实打实的交了钱的话费。 而且各个通讯运营商的收费的中间费用基本上都在50%左右, 所以最便宜的通讯公司, 充值一百点的OO币, 那都需要20美元以上的话费。 反正这就是最方便,但同时也最坑钱的充值方式。 以上这三个充值方式算是最传统的充值方式了, 基本上所有的网络充值都会有这三种充值方式。 不过接下来两种就是OO游戏平台独有的充值方式了。 其中第四种充值方式是支付包软件充值,如果你拥有支付包这个软件,且在里面存了资金的话, 那么就可以直接在电脑上通过支付包来对账号进行充值。而且这种方式的比例是最高的,9美元就可以充值一百点OO币了。 而第五种充值方式就更加的特殊,绝对是前所未有的充值方式,那就是信用充值,他有一个好听的名字, 叫做零元购。 没错, 就是零元购, 不过不是十多年后的拿着枪的零元购, 而是真正的零元购。 用户不需要离开家,也不需要银行卡账号,甚至连钱也暂时不需要, 只需要有一个手机号码和个人的身份信息就行了。 用户只需要输入自己的手机号码,还有个人的身份信息,以及能够证明个人身份的证件……当然了, 在米国是没有身份证的,不过却有个人社会安全号码, 这个类似于身份证号码的存在。 社会安全号码是发给米国公民、永久居民、临时居民的一组九位数字号码, 其诞生的源头来自于1936年的罗斯福新政的配套措施。 最初这个社会安全号码是由个人主动申请, 然后由社会安全局发行,其本身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追踪用户的税赋资料,方便个人纳税的。 有人可能会奇怪,这一个专门用来纳税的社会安全号码, 怎么可能会有人主动来进行申请呢?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 这当然是给自己找麻烦, 可如果不申请这个社会安全号码的话, 那麻烦恐怕更大。 因为这个社会安全号码一诞生就和各种金融活动以及社会活动融合在了一起。 如果没有这种社会安全号码,就无法从银行借到钱, 也无法给自己办理社保和医保,后来甚至连上学都非常的困难, 因为很多学校对于孩子的父母有纳税需求, 要求父母在学校所在的学区进行纳税,还要达到一定额度,所以就必须要查询父母的社会安全号码等等。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米国的税务局会找你的麻烦,在米国如果被警察,法院,甚至是军队找上了其实都不要紧,他都是有办法可以脱罪的。 可如果一旦被税务局找上了,那就真的麻烦大了。 米国的税务局可以用这样一段经典台词来形容:你问我米国税务局算什么东西?我现在告诉你,你们警察不敢管的事,我们税务局管。你们法院不敢判的人,我们税务局判。你们军队不敢打的据点,我们税务局来打,一句话,米国所有暴力机关能管的我们管,他们不能管的我们更要管。 活着要纳税,死了也要缴遗产税,我大美利坚自有国情在此!这就是米国税务局,够不够清楚? 咳咳,这么说似乎有些夸张了,但其实也没有太夸张,毕竟如果论军事实力的话,米国税务局的武装力量,那可是超越了国民警卫队,仅次于米国军队的。 另外,税务局的调查科不管什么正常的程序,他只要发现你有偷税的情况,违背了税法,就直接轰的一下武装讨税了。 如果哪个成年人因为没有社会安全号码而不缴税的话,那米国税务局会让你明白,什么叫做暴力机关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后来几乎所有米国成年人,只要不是躲在深山老林里面,不和社会接触,否则都办理了自己的社会安全号码。 不过在1986年以前,大部分14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还是没有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