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武侠修真>蝉动> 第三百三十五节剥茧(求个票,谢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三十五节剥茧(求个票,谢谢)(1 / 2)

萧清敏皱起眉头:“左先生,我已经将电台的存放位置告诉你,另外我也很清楚,我居住的地方一定在你们的严密监视下,对不对。” “不错。” 左重痛快承认了,这种事情骗不了一个资深情报人员,如果连这点警惕性和防范意识都没有,她早就被抓了,也等不到自己动手。 “所以我要怎么通过电台联络这位女士,我真的不认识她。”萧清敏看着凡妮莎,脸上露出苦笑,看上去对于左重的指控颇有点无奈。 凡妮莎的反应更绝,她一脸傻白甜的问道:“电台?长官说的是收音机吗?我家中确实有一台,不过我没有听到过这位小姐的声音。” “啪啪啪。” 左重鼓起了掌,然后伸出了大拇指:“凡妮莎女士的演技不错,不过萧小姐你真的确认,你在被捕之前用电台联络的是东北方面吗?” 萧清敏有点迷惑,但还是点了点头:“我确定,频率和密电码都是正确的,除了关东军情报部没有人知道,回电的手法也是同一人。 您应该知道,其他的东西可以冒充,但是手法很难模拟,从到了金陵之后与我联络的电报员就没有变过,您的这个问题没有意义。” 左重先是点点头,手法是指发报时手指摁动的频率、黏着时间、力量,就像是后世点鼠标,有的人干脆利落,有的人喜欢黏一下。 包括点鼠标的力量每个人都有区别,在双方经常联络或者报务员受到过严格训练的情况下,可以很轻松的分辨出这种细微的差别。 但这说明不了什么 他看向萧清敏的眼神充满了怜悯:“看来你也被蒙在鼓里,我再问你一个问题,你每次发完电文,是不是需要等一会才会收到回电。” 萧清敏闻言一怔,情况确实是这样,不过她按照指示将电台布置在城外,不用担心民国方面的电侦,所以并没有注意过这件事情。 可这跟被蒙骗有什么关系,回电慢可能是抄收需要时间,也有可能是报务员需要去请示,这种情况很正常,至少她不觉得有问题。 这是在挑拨离间吗? 萧清敏面色如常的回道:“左先生你说的我不明白,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关东军情报部需要接收的电文很多,回电的速度不会太快。 如果您是想破坏我与关东军的关系,那真的没有必要,因为从我向您投降那刻起,我就已经成了可耻的叛徒,没有回头路能走了。” 话是这么说,但她说完后便站在一边思考起来,作为曾经的生死对手,她知道左重在情报侦破上的专业,对方这么说一定有原因。 自己真的被蒙在鼓里了吗? 猜忌就像一根毒刺,疑心一起,这根刺便会扎进人心,经验丰富的情报人员也会被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扰乱了情绪,开始疑神疑鬼。 一旁的古琦若有所思,不管科长说的这事是不是真的,萧清敏的心理上已经有了缺口,现在是彻底攻破对方心理防线的最佳时间。 不过左重没有立刻开口,他看着沉默的萧清敏,又看了看向凡妮莎,只见这个女人眨着无辜的大眼睛,似乎没听懂两人在说什么。 这个反应很正常,一个普通人不应该了解电台的知识,发报手法更是只有长期接触电台的专业人员才会知道,她的表现毫无破绽。 “呵呵,萧小姐。” 左重笑了笑,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这是刚刚从沪上电传来的情报,你看完之后就会明白了,这可是我花了大价钱从租界买来的。” 他一边说,一边将情报递了过去,要不是余醒乐的华东区跟沪上租界的关系不错,光是靠钱,可买不来这些租界警方的机密文件。 与此同时,就在他说出沪上两个字时,一直很正常的凡妮莎收了一下肩膀,虽然时间非常短暂,但在这么近的距离下显得很明显。 左重自然注意到了,不仅仅是他,邬春阳同样发现了,他心中一震,这个女人在案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为何对沪上这么敏感。 要知道凡妮莎的丈夫王德勇就在沪上开设公司,难道这里面有自己不知道的事,邬春阳陷入了沉思,把监视记录在脑中过了一遍。 左重则坐回凳子,脸上露出了微笑,大戏要开始了。 那天跟老k联络,使他意识到一件事情,魏大明的电侦记录上,蝴蝶小组每次的开机时间差不多都是三分钟,这个时长有些奇怪。 如果只是发送电文,根本不需要这么多时间,如果要等回电,这个时间又太短了,土肥原作为情报机关负责人不会随时守着电台。 而关东军的报务员显然不是飞毛腿,任何人都不可能在三分钟内做到抄收、译电、请示、编码、回电,跟萧清敏联络的另有其人。 查沪上则是他的灵机一动,他总觉得凡妮莎和王德勇的出现有些奇怪,这算是一种第六感,有时候情报人员需要信任自己的感觉。 而这种信任给了他丰厚的回报,王德勇确实有问题。 这边萧清敏接过文件,一目十行的看着,很快脸色变得惨白,拿着文件的手不停颤抖,也不知道文件里写了什么让她反应这么大。 她看完文件,抬起头艰难的问道:“这些是真的吗?” 左重轻笑:“是不是真的你很清楚,对不对萧小姐。” 萧清敏面露悲伤,并喃喃自语道:“是啊,那时特务处还没有成立,不可能是假的,时间上也对得上,可为什么,我付出了这么多!” 她想到了民国十九年,在关东军司令部情报部里,自己与土肥原的一段秘密对话,虽然时隔几年,但是当时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 “远山敦子,你要记住这个中国女孩,如果有一天在报纸上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