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树林边缘,就看清了帐篷内外的状况。原来这里是人工用粗的树干将缠绕的粗壮藤蔓顶起,那些藤蔓发出嫩绿的新生枝条,密密麻麻地爬满上方,这才使得这里像个大的帐篷。帐篷内有人歇息,也有游客从深处走出来,在这帐篷处停留。有些粗大的藤条垂下来,横在地面上。也有粗大的根系从地下拱出来,横在地面上。这些都是天然的供人们临时歇息的“板凳”。 帐篷内有讲解员迎上来问:“你们是来旅游的吧?今天太晚了,去不了了。明天上午吧,我们这里有人带队兼讲解。” 郭珂儿说:“我们就是先来看看,了解一下。明天再往里面去。” 众少年便在这绿色帐篷里玩。有的在粗大的藤条上跳上跳下,有的攀在上面的藤条上吊着晃荡。旁边还有秋千、吊床之类的。两个女孩便坐在秋千上荡悠。 那些空中横着的粗大藤条有一些很粗的根系钻入地下。它们形成有力的支撑,并不怕承重。只是在那些根系稀疏的地方,才有人工支起的一两个柱子帮助承重。帐篷下的藤条都是经过修剪的,形成了帐篷下的空间。上面的枝条则被保留着作为篷顶。帐篷下面的空间颇为开阔。地面上平整地铺了一层石板,也挺干净。 萧墨看到有些地面被拱起,问那讲解员:“这地面是不是经常要整修?” 讲解员说:“是的。用不了多久,树根就会把铺好的地面拱得凸凹不平的。需要把树根剪了再铺地砖。一般是大半年或一年就得整修一次。” “它最初的树根在哪里,还能找到吗?” “哪还能找得到最初的树根哪。往里面走到处都是树根,许多树根都有一米两米粗细,都长的差不多。哪知道哪个是最初的树根哪。不过,据村民流传下来的说法,古藤树最终的树根,离村里陈家祖屋大概只有一百多米远,离一处山泉很近。现在山泉看不到了,这里的树根又都粗细差不多,最初的树根是哪个,就无法找到了。” 那边,齐荃叫起来了。“哎呀,这树枝会流血!怎么会流血呀?成精了不成!”原来,他在树枝之间攀援,伤了一根粗些的树枝,发现那树枝流出的汁水竟然是红色的。 几个小伙伴都跑过去看。 讲解员解释:“这种古藤树,有个学名叫大血藤。这里叫龙血藤。它的汁水是红色的。龙血藤还是一种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祛风止痛的功效。” “啊?这岂不是满山长的都是中药?可以砍了去卖钱哪!” 讲解员又说:“在这古藤村的村民眼里,这古藤树是村民的保护神。上千年来,这棵古藤树护佑着古藤村避免了好多次的天灾人祸。现在,它又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为古藤村带来了稳定的收入,帮助村民脱贫致富。这是不能砍伐的。不但不能砍伐,还要好好保护。” 地上铺石块的地方,也就是“帐篷”所在处,有三百多平方。再往里就是那条石阶小径通向的“洞口”了。进入树林深处,就要走这条石径。其他地方都是纵横交错的藤条和平铺着厚厚的杂草烂树叶的坡地,很难行走。 萧墨顺着石径往里走。 村民在开辟这条石径的时候,是把藤条尽量地往两边分,这样石径的两边藤条就更密集一些,好像是藤条在两边和上面密集地包围着石径一样,所以就有了走在山洞中的感觉。 这古藤树林上面是茂密的枝叶,下方因为得不到太多的日光,则是枝叶相对稀疏。通过围成“洞壁”的枝条缝隙,可以看到一道道纠缠扭结的藤条在树林里面横七竖八地悬挂着。走在树林里面,平视的话,视野并不被遮蔽得很厉害,能看几十米远。只不过,满眼都是灰褐色的藤条和稀疏的藤树叶,连地上的杂草都不太多,景色有些单调。 萧墨仔细地搜寻两边。按照传说,村民当初是依水而居,而古藤树又是长在泉水不远处,那么这古藤树的老根离陈家祖屋一百多米的说法是可信的。也就是说,这古藤树老根应该就在这方圆不到一百米的范围内。 萧墨仔细比较远近树根的大小变化情况,同时也仔细地查看地形。在右边不远处,在厚厚的树叶和杂草遮盖下,他发现地面上有一道长长的下陷的痕迹,从山坡上向村子的方向而去。这应该是一条水沟。说不定与传说中的泉水沟有关系。 传说中的那道灵泉,虽然已经干涸了几百年或者上千年,但它留下的水沟并不会轻易消失。但凡是水沟,那都是流经附近的低洼地带。每到下雨,附近的雨水都会向这里集中,形成溪流。被雨水反复冲刷,这条水沟就可能被长期保存下来。如果雨水丰富,这条水沟甚至有可能越冲越大。 寻找当初的灵泉水沟,是寻找古藤树老根的重要线索。不止如此,如果找到当初灵泉的出水地点,还可以探查到所谓灵泉,它的“灵”到底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