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25章 1326被打断了的脊梁(1 / 2)

加入书签

有道是隔行如隔山,刘志安不懂秦国空军的痛苦,此时此刻秦国空军已经几乎无力再战了。

一方面是因为飞行员的心理劣势:大多数秦国老飞行员都是唐军教官亲手教出来的,他们自己有几斤几两,自己清楚的很。

那些半年前奉命回国的唐国飞行教官们究竟有多厉害,这些秦国飞行员们也非常清楚。双方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对方飞行员喝的油,比这些秦国飞行员喝的水都多。

别看秦国飞行员在蜀国之战的时候风头无两,那都是虐菜虐出来的经验。当他们真正面对厉害的对手的时候,他们就只能退避三舍了。

他们的水平在面对苏联飞行员的时候高出太多太多,所以可以轻松的达成击落几十架甚至上百架敌机的成就。

而这些德国战斗机王牌飞行员被调往西线去与英美空军作战的时候,他们的战绩就显得真实的多:许多飞行员都是十几架二十几架飞机的战绩,这个战绩差不多真实的反应了他们的水平。

当然了,这也和参战的时间有关系,但是那恐怖的数量差距也很说明问题了,真相就是西线的空战要比东线残酷的多。

从专业的角度来看,东线战场多数情况下都是纯粹的空战,飞行员们更专注于击落对手的战斗机,这考验的是飞行员的飞行技巧和临场反应。

西线战场上情况就不一样了,英美的作战模式是护航轰炸,德军飞行员不得不把自己大量的注意力放在拦截轰炸机编队上。

面对自卫机枪十几根的英美轰炸机,德国战斗机部队无法保证自己的编队,火力上也明显处于劣势,所以自然也就影响了战绩。

说白了就是西线的空战更像是阵地战,个人的英勇与能力在铜墙铁壁面前显得很渺小,所以战绩也就无法说明问题。

秦军的飞行员就有点儿陷入到了这种问题之中:他们在蜀国参战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和水平接近的对手厮杀,这让他们很快找到了自己的节奏。

螺旋桨战斗机在空中格斗,互相翻滚缠绕狗斗,最后角逐出胜利者——这样的空战浪漫又刺激,秦国飞行员们乐此不疲。

可现在与唐军开战,唐国飞行员的打法就显得野蛮霸道太多了。依仗着自己战斗机的性能优势,唐军飞行员基本上走的都是大开大合的路数,来去如风,让秦国飞行员们很不适应。

在空空导弹的加持下,唐国飞行员轻而易举的撕碎了秦国空军。秦国精锐的喷气式战斗机损失惨重,宝贵的喷气式飞机飞行员也同样阵亡了数十人。

千万别小看这数十人,这数十人可都是秦国空军的“家底”。他们都是王牌飞行员,大部分甚至可以说是教官和种子。

这些人都是部队的支柱,他们的经验和能力甚至是勇气都是一流的。损失掉这些人,就等于说是这些人所在的部队被抽掉了筋骨,战斗力一下子就摔落到了谷底。

说的严重一些,这些部队甚至失去了造血能力,在损失掉最骨干的飞行员之后,他们连培养新的飞行员都出现了问题。

秦国空军一时间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情况,所以秦国空军的指挥官们再也不愿意把精锐的有生力量投入到战场上去白白浪费掉。

没办法,在面对空空导弹的时候,秦国飞行员们经常连跳伞的机会都没有就直接和飞机一起被“干掉”了。

这些飞行员们没有办法归队,也就意味着他们无法再继续发挥作用了。一个月内损失200多名飞行员,对于秦国来说,根本就是不可接受的事情!

尽管这些损失来自东南北几个方向上,可终究都是秦军飞行员。他们被击落,也意味着秦国空军失去了一部分继续起飞迎战的勇气。

没办法,因为唐军的进攻实在是太快了,所以秦军的战线越来越多,也不得已只能抽调空军前去支援。

山冲方向被唐军突然突破,以至于入蜀城快要成为前线了。害怕唐军从入蜀方向攻入蜀国的秦军,不得不在入蜀城部署庞大的兵力。

为了掩护这些兵力,秦军集结了100架183型喷气式战斗机,200架的p系列战斗机,还有几十架斯图卡以及17轰炸机……

这么多力量自然不是凭空变出来的,其他方向上又都吃紧,所以它们都是从旧都方向上抽调南下的。

如此一来北部地区的秦国空军力量,比起开战时是被严重削弱了的。加上战斗中的损失,撤退时候遗弃的飞机和设备,这里的秦国空军甚至还不到战争爆发时的一半!

还有一部分北部空军的飞机被抽掉回了蜀国,因为那里也已经全面吃紧了:一面是唐军的

这两个方向上可都不是小问题,所以秦军也不得不解决这些问题:最终又有接近300架飞机被抽掉到蜀地,剩下的秦国空军根本无力再战。

有了这两个原因,秦国空军北部区域的部队一再避战也就成了情有可原的事情。赢铎也不得不默认了空军指挥官们的做法:他倒是想要空军继续参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