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我的父亲是崇祯> 第一百二十九章 为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二十九章 为难(1 / 2)

史可法一时有些为难,看向坐在不远处的翰林院詹事姜曰广,问道:“姜詹事,关于议立新君之事,你以为如何?”  “史阁部倒是把我问住了,此为国之大事,我不过是个清水翰林,没什么要说的,一切都听阁部的安排。”  姜曰广对着史可法歉然一笑,转头看向了雷演祚,厉声道:“介公,平日里老夫是如何教你的?尔有几斤几两,也敢当众妄言天命,贻笑于诸位公卿?”  被恩师当众指斥,雷演祚既羞恼又惶恐,想辩驳几句,又恐被人说他欺师,只好灰溜溜地站回到人群之中。  雷演祚被姜曰广骂了回去,拥立潞王的那群人,气势顿时弱了不少。  不过因钱谦益的亲自下场,议事堂内的气氛顿时变得诡异了起来。  原本那些文武公卿碍于身份,不愿意当众表明态度,而是由着下面的这些人随意闹腾。  但钱谦益如此旗帜鲜明的站队,让他们都有了一丝危机感。  万历朝时的党争之祸,在座者哪怕没有亲历,也多有耳闻。  今日若是让这些人得逞,那日后朝政还不是要被一手遮天?  诚意伯刘孔昭嗤笑出声,说道:“常听钱侍郎名声在外,朝野之中影响非凡,今日一见,果非虚言。大行皇帝在时,一向广开言路,不肯苛责御史言官。钱侍郎不过一乡野侍郎,便可问罪于御史,当真是见识到了!”  刘孔昭此言一出,议事堂内顿时议论纷纷,更有人对着钱谦益指指点点。  兵部右侍郎兼署礼部事吕大器脸色沉了下来,说道:“诚意伯不必阴阳怪气,大家都知道,钱侍郎立身持正,没有你说的这个心思。”  刘孔昭悠悠说道:“有没有这个心思,那就只有钱侍郎自己知道了。”  钱谦益却是神色不变,说道:“非是我问罪于御史,实是此等大事,若是御史掺和其中,反而言路纷杂,不利于做出决定。”  听钱谦益如此说,本已退回人群的李清又站了出来,说道:“立君之事,本不该下官多嘴。下官所言,皆是为日后考虑,为我大明社稷考虑。神宗显皇帝在位四十八年,德泽犹系人心,岂可舍孙立侄?况应立者不立,则谁不可立?开此先例,若是左良玉挟楚王,郑芝龙挟益王,各地纷纷效尤,挟天子以令诸侯,谁能禁止?且潞王既立,置福王于何地?是杀了,还是关起来?立潞王之议,与鼓动天下人造反何异?”  李清的话可谓有理有据,立时得了好几个人的赞同。  吏科都给事中章正宸也站了出来,说道:“立君之事,一向都有祖宗定制,此乃国之本也。假使潞王能越过福王为君,这和福王能越过光宗就没区别了,那可就乱了套,后果不堪设想啊!”  所谓祖宗定制,正是当年由东林党所提。  章正宸此说,可谓是打脸钱谦益,也将他拥立潞王的理由反驳了回去。  眼看着钱谦益被两个后辈驳的哑口无言,坐在高悌身边的张慎言再也坐不住,斥道:“李清,章正宸,你们够了,还嫌这里不够乱吗?”  张慎言掌着南京都察院,御史科道都归他管辖。  有他这句话,李清和章正宸只得又退回人群之中,御史科道也都不敢再站出来。  有了张慎言的弹压,当即又有人重新提了拥立潞王为君之议。  坐在史可法身边的吕大器看向了史可法,说道:“史阁部,立君之事刻不容缓。福王殿下私德有亏,不宜做人君之选,事急从权,不如就推举潞王殿下罢。”  吕大器身为南京兵部右侍郎兼领礼部事,以地位而言,在南京文臣当中,是仅次于史可法的第二号人物。  因此,他这句话份量极重,可说是代表了南京礼部的说法,只等着史可法盖棺定论。  凤阳总督马士英前两日刚到南京,恰逢今日之会,听了吕大器所言,沉声道:“吕侍郎此言,是要代史阁部做决定吗?还是早和史阁部商量好了,今日唤我等前来,只是走个过场?若是如此,依我来看,那今日之会,也不必再开下去了。”  吕大器怒道:“我等皆为社稷之臣,岂会如此儿戏?倒是你,马瑶草,你私自带了三万大军驻扎仪真县,到底是何意!是想造反吗?”  马士英带兵入朝,早有军情报来,史可法和吕大器早有知晓。  为免南京人心不稳,史可法与吕大器商议之后,便隐瞒了此事。  哪知面对着马士英责问,吕大器一时口不择言,当众说了出来。  群臣面面相觑,这个马士英陈兵江北,此与政变何异?  马士英反倒是极为得意,嘿嘿笑了起来。  “我在凤阳听说,新君人选尚有异议,恐城中生变,便引了大军驻扎江边,以防意外。你们且议着,我倒要看看,你们能议出什么来。”  这下子,群臣顿时踌躇了起来,只得眼巴巴地看向了史可法,想让史可法出面,去压制马士英。  史可法被人看的如坐针毡,说道:“既然大家对福王与潞王都有意见,我这里倒是有个人选。听闻桂王殿下才华横溢,衡州又是湖广要地,不知诸公以为如何?”  群臣都是一愣,过了几息之后,才反应过来。  桂王朱常灜,神宗第七子,光宗之弟。  这倒是给群臣了一个新的思路。  和福王相比,桂王似乎更有才名,也没有那么多人抵触。  与潞王相比,桂王的血缘更近,更适合眼下的大局。  若是弃了福王,不管从血缘上讲,还是从才能上讲,桂王都是最合适的人选。  姜曰广当即赞道:“史阁部此议甚妙,亲疏与能力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