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父亲大人,孩儿有一良策,不知可否?”
刘良,刘建疑惑,同声问道:“阳儿,有何良策?”
“祖父大人可联络九江郡尚在之官员,以郡守之名,号令百姓守城。
父亲大人可集齐郡中有胆略之将士,整兵备战,同时于百姓之中,招募能人义士,训练将士,抵抗黄巾贼寇,
如此九江郡可保,百姓得以生还。”
刘良、刘建二人同时惊呼:“阳儿之策甚妙!”刘良暗暗赞叹:“阳儿文武双全,吾项家重整江山有望亦!”
“父亲大人,孩儿有不情之请?”
“阳儿何事?”
“孩儿也想进入军中,随父亲大人共同率兵,剿灭黄巾贼寇。”
刘良、刘建父子惊愕看向刘阳,满脸狐疑。刘建问道:“阳儿,抵御黄巾贼寇,
乃大人之事,汝虽是武艺精湛,力大无穷,然毕竟年龄尚小,此时进入军中,不合时宜,待过几年后,汝在去军中历练。”
“父亲大人,有志不在年高,从军者莫论年少,孩儿虽小,却有大志,入军之后,
就是不上阵杀敌,于父亲大人身边,帮衬帮衬总还可以吧,
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有孩儿在,父亲大人也可少操心一些。”
刘良听的是连连点头,暗暗赞叹!
“建儿,就让阳儿随汝进入军中,历练一番也好。”
刘建惊呼道:“父亲大人,这……。”
“建儿无需多言,为父十分看好阳儿,哈哈。”
于是刘建无奈,只好带着刘阳,来至军中大营。
军中将士见校尉大人,领着公子刘阳前来,随即上前行礼:“见过校尉大人,见过公子。”
刘阳急忙上前还礼,高声言道:“刘阳见过各位大哥。”
众将士同声回道:“公子多礼了。”
刘建双眼扫射营中将士,见营中将士只有五百余人,心中大惊,
于是问道:“怎么军中只有汝等五百余人,其他军中将士为何不来?”
百人将回道:“校尉大人,军中其他弟兄,闻及黄巾贼寇,要来攻打城池,早已四散奔逃。”
刘建大喝道:“汝等将士不惧死乎?”
众将士同声回道:“惧死。”
“汝等为何不逃?”
只见一名军中将士,大声言道:“我等虽惧死,然躲避又有何用?
早晚一死,不如与黄巾贼寇拼杀一番,或许城中百姓还有生机。”
刘建赞许道:“黄汉升真乃高义之人。”
刘阳见此人身高八尺,威武雄壮,,正气凛然,暗暗赞许,问道:“大哥如何称呼?”
“我乃百人将黄忠,”
“黄大哥哪里人人士?”
“回禀公子,黄忠乃南阳人士。”
“南阳距离九江郡,好像也有数百里,不知黄大哥为何来九江郡从军?”
刘建笑道:“黄忠家乡遭遇大难,一路随难民逃至九江郡,见为父招募义兵,
前来投军,为父见黄忠武艺精湛,为人正直,故而为父令黄忠为百人将。”
刘阳点头,问向黄忠:“哦!黄大哥武艺高强,吾可否领教一番?”
“这…公子不过一小少年,小将岂能与公子过招?”黄忠闻及刘阳之言,连忙推辞。
刘阳见黄忠推辞,于是看向父亲刘建:“父亲大人,孩儿想与黄大哥切磋一番武艺,不知可否?”
黄忠连忙上前拱手施礼,阻止道:“校尉大人不可,小将岂敢与公子过招,此事万万不可。”
刘建看了看刘阳,见其满脸渴望,疼爱之心悠然升起,笑道:“阳儿,汝还小,怎可与大人过招?万一受伤了,如何是好?”
“校尉大人所言极是,公子不过一小少年,小将正直青年,若是与公子过招,岂不是以大欺小,万万使不得。”
刘阳笑道:“黄大哥尽管放心,晚辈虽小,却也懂些武艺,此次过招,就当是黄大哥指点晚辈武艺,如何?”
“这……。”此言令黄忠哑口无言,不知如何应对。
刘建笑道:“黄忠,汝就与阳儿过几招,看看阳儿武艺如何?也好指教阳儿一二。”
“这…好吧!既然是校尉大人之命,小将遵命便是。”
刘阳见黄忠同意,喜笑颜开,便从军士手中接过一杆长枪,拿在手里掂量一番,自言自语道:“此枪太轻。”
于是问向刘建:“父亲大人,此枪太轻,是否还有重一点的长枪?”
此言一出,军中将士惊惧,拼命用手,揉揉双眼,睁大双眼看向刘阳。
刘建也是满脸狐疑,思考片刻,随即大喝一声:“抬我大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