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祐二十年,攸侯雍分别从攸原征发一万三千人的军役、从王畿征发一万两千人的军役,正式对南边的“六夷”展开征讨。 所谓六夷,也就是生活在中美洲以及下加利福尼亚半岛一带的六个原住民势力—— 瓜伊库拉人(Guaycura People)、卡帕查文化圈(Capacha Culture)、埃尔欧朋文化堆(El Opeño Colex)、特拉蒂科文化堆(Tlatilco Colex)、特里克人(Pueblo Triqui)以及华斯塔克文化圈(Pre-Huastec Civilzation)。 和之前一样,雷翰晨早就为商朝人起好以上六个势力的殷商译名:麃(páo)方、弓方、椒方、俑方、苋(xiàn)方以及飏(yán)方。 里面有四个,都是按照他们部族的特长或者谋生技能取名,比如瓜伊库拉人以狩猎北美骡鹿(Odocoileus Heonus)为生,所以叫麃方;埃尔欧朋文化堆的美洲原住民懂得种植辣椒,于是叫椒方。 只有卡帕查文化圈以及华斯塔克文化圈,一个领土像是弓的形状,另一个则崇拜风神,所以叫做弓方和飏方。 而在这其中,南征军的第一个进攻对象是麃方。 为了彻底保证逢水口营寨的安全,避免像是当年攸喜率领的南路军那样,就必须全面控制龅(bāo)地。 而麃方的聚居区域,恰恰位于皿(n)方故地以南,也就是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南部。 不过,跟皿方不一样的是,麃方此时还没有进入部族联盟阶段。既然横竖都是要打击的对象,那当然是早出手比晚出手更为有利。 情况类似的,还有苋方、飏方以及弓方,根据雷翰晨的了解,苋方在五十年之后同样会形成部族联盟,至于飏方,他们属于从玛雅聚居地向北迁徙的一支部落,届时甚至能发展成为华斯塔克文明! 弓方就更不用多说,六夷之中,最为鼎盛的势力。 对于攸雍这一批商朝人来说,虽然还没有听过“生番”和“熟番”这两个词,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有类似的概念。 像是爊(āo)方这种很早就跟商朝人打交道、甚至略有通婚的部族,以及类似匠方这种愿意主动投诚的部族,再譬如棉方、麹方这类已经过着定居农业的部族,都可以算是熟番。 其余只靠狩猎摘野果为生、到处游猎没有定居下来的部落,自然就是生番了。 因此,简单来说,这次征讨六夷,战争目标就是扫荡四个熟番、两个生番,尽量将他们合共十五万的总人口都拆迁回来。 对这点可谓了然于胸的攸雍,与右尹牟()颇、左尹繁(pó)呇(n)一起,每人各领一部,三军合共两万五千名士兵,立刻赶往敀(pò)津。 敀津,在雷翰晨原来那个时空叫做洛杉矶。 从攸原的南端翻过山脉,首先到达的就是敀津,然后横穿东南方的山谷口,再经过一片低洼的谷地(另一个时空里面,此地由于洪水灌入而形成索尔顿湖),才能到达逢水口营寨。 交通既是如此的困难,当初攸喜班师回朝的时候,曾经打算将这个营寨直接废弃,把驻军收缩到敀津,等到以后大邑商的统治力能投射到更远的距离,再重新开拓这里也不迟。 然而雷翰晨告诉攸喜,他的子孙们很快就要以逢水流域为立足点、继续往南进军,于是攸喜赶紧打消类似念头。 到了攸喜逝世、小儿子攸雍上位,陶氏、尾勺氏、邽(uī)氏打算除掉攸氏势力,结果事败,反而被攸雍流放到逢水口。之后,牟殽(yáo)的亲儿子们,同样带着爊方族人移居于此。 基于这些以往的恩怨与瓜葛,攸雍原本并不是很想亲自领军出征。 如果走水路,倒是可以只在敀津逗留而不经过逢水口,但是龅地这根“海牙”横亘在殷海之中,而这个时代的殷商水师也只懂得靠岸行船,如果从西边绕路,实际上就会多出一大圈,似乎也不是那么的合算。 走陆路的话,就一定要经过逢水口这里,正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虽然带着士兵,但是自己并不在攸原或者王畿,要是这三个氏族到时候整点什么阴招,类似刺杀之类的,那就真的是防不胜防了。 先公曾经曰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就算派士兵肃清这三族,那到时候又要派哪些人到逢水口居住?还不如派牟颇出征,自己当年就是打着“代友从军”的旗号参加北路军的,如今正好把建功立业的机会还给他。 四年前,攸侯雍本来就是这么打算的,结果因为繁呇的举动,让他改变了主意。 当时,在三尹齐聚一堂的大朝会召开完毕之后,攸雍单独召见卜永、筮(shì)韦以及巫允三人,结果攸雍得知,原来繁国舅真的安排过他们几个给帝长子占算。 没过多久,就从帝寝宫以及亳(bó)攸码头分别传来了急报:帝长子 病情突然恶化、很快咽了气,大约就在同一时间,繁呇却在码头被条氏子弟拦住,不让他登上战船起航去找野果! 由于两件事的时间点,汇合得实在让人尴尬,攸雍迫于臣僚们的舆论,只得将当时在码头拦截过繁国舅的几名将士,统统革职流放了事。 当然,这些都是攸雍的人,攸雍自己也不可能一点表示都没有,再加上经过小疾臣和夷巫的诊断,帝妻由于之前几次流产以及生下死胎,很可能无法再怀孕。 也就是说,宗祐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