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师兄弟和师傅的送别中,比日踏着轻快而坚定的步伐,踏上了回乡的路。
他的背包里,除了几件换洗衣物,还小心翼翼地藏着那张象征着毕摩学徒生涯圆满结束的经书,上面用古老的笔迹书写着未来与期许。这不仅是对他毕技的肯定,更是他心中那份对家无尽思念的催化剂。
沿途的风景如同画卷般缓缓展开,熟悉的稻田、蜿蜒的小河、还有那炊烟袅袅的村庄,每一处都牵动着他的心弦。
离家许久,他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了一名毕技精湛的毕摩,这段旅程充满了汗水、挑战与成长。此刻,所有的艰辛都化作了嘴角不经意的微笑,那是对过往的释怀,也是对未来的憧憬。
随着夕阳西下,比日终于站在了村口那棵老核桃树下。这棵树,见证了他儿时的欢笑与梦想,也默默守候着他的归来。
他深吸一口家乡的空气,那份混合着泥土与青草香的气息,瞬间让他觉得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夕阳的余晖斜洒在村头的小路上,将小张的身影拉得长长的,他背着简单的行囊,脚步轻快,心中满是归家的迫切与喜悦。随着距离的拉近,那座熟悉而又略显老旧的瓦房逐渐清晰,炊烟袅袅升起,那是家的味道,温暖而安心。
比日走到门前,深吸一口混合着泥土和饭菜香的气息,轻轻推开门。院子里,父亲正弯着腰,细心地打理着那片他视为珍宝的小菜园,母亲则坐在门槛上,手里拿着一件未完成的针线活,眼神不时地望向村口的方向,似乎在期待着什么。
“爸,妈,我回来了!”比日的声音带着几分激动,打破了院子的宁静。
父亲猛地抬起头,手中的小铲子差点掉落,脸上瞬间绽放出灿烂的笑容,皱纹也似乎在这一刻舒展开来:“哎呀,是比日啊,快进来,快进来!”
母亲更是激动得站起身,手中的针线活都忘了放下,几步并作一步,几乎是小跑着迎了上去:“孩子,你可算回来了,想死妈了!”
比日放下行囊,张开双臂,给了母亲一个大大的拥抱,感受着母亲怀抱里那份熟悉的温暖与安心。随后,他又与父亲紧紧握手,眼中闪烁着对家人深深的感激与爱。
“爸,妈,让你们担心了。这次出师,我学到了很多,以后我会更加努力,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毕摩。”比日的话语中充满了坚定与决心。
母亲擦去眼角的泪花,笑着点头:“好,好,妈相信你。快进屋,妈这就去给你热点饭菜,路上肯定饿坏了。”
一家人围坐在桌旁,灯光柔和,饭菜飘香,小张讲述着在外学艺的点点滴滴,父母则听得津津有味,偶尔插话,满是欣慰与骄傲。这一刻,家的温馨与幸福,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
“孩子,终于等到你学成归来的这一天了。”父亲的眼神里满是骄傲与欣慰,举起手中的酒杯,轻轻碰了一下比日手中的碗,仿佛是在为这份来之不易的成就干杯。
“是啊,妈也盼了好久。”母亲边说着,边往比日碗里夹了一块他最爱吃的糖醋排骨,眼中闪烁着泪光,那是幸福与激动的泪水。“看你瘦了,在外面一定吃了不少苦吧?”
比日微笑着摇摇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爸,妈,苦是苦了点,但学到的东西无价。这次出师,不仅毕技得到了提升,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坚持和责任。以后,我就能更好地继承父亲的事业了。”
父亲听后,轻轻拍了拍比日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儿子,你能这么想,我和你妈就放心了。记住,无论走到哪里,家永远是你最坚强的后盾。”
母亲也附和着,眼中满是慈爱:“对,孩子,最重要的是平安健康,还有那份对生活的热爱。你的每一步成长,都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饭桌上,笑声与谈话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温馨和谐的画面。这不仅仅是一顿晚餐,更是小张出师归家后,与家人共享喜悦、展望未来的重要时刻。
饭后,一家人坐在客厅里聊天。比日谈到了自己对未来的规划,他希望能够将所学技艺运用到实践中,开创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
父亲表示支持,并分享了自己多年的经验和教训。母亲则关心起他的个人生活,鼓励他在工作之余也要照顾好自己。
夜色渐深,比日回到自己的房间,翻看着过去的照片和笔记,回忆着学艺的点滴。他暗自下定决心,要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不辜负父母的期望。
深夜,万籁俱寂,只有远处偶尔传来的几声犬吠和近处草丛中细微的虫鸣交织成夜的乐章。月光如水,透过稀疏的云层,斑驳地洒在古老的阿力老毕摩小屋上,给这静谧的夜晚添上了一抹神秘而幽远的色彩。
阿力毕摩,这位身着传统服饰、苍老的老者,此刻正坐在小屋的一角,面前摆放着几本泛黄的经书和几支已经磨损的毛笔。他的眼神时而凝重,时而深邃,仿佛穿透了时间的迷雾,在与祖先的灵魂对话。
在这宁静的深夜,毕摩的心中却翻涌着无尽的思绪。他回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第一次跟随师父踏入这片神圣的土地,学习古老的彝族文化和祭祀仪式。那时的他,满腔热血,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与敬畏。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