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多数人还在蒸汽机和工业革命的道路上发愤图强、创新研究之时,洛阳大学物理学院的一个电磁研究小组,却在默默无闻地探索着关乎人类文明进程的另一项重要动力——电。
这个电磁研究小组和相应的实验室,早在洛阳大学物理学院成立之初便已建立。张循凭借其外挂的推演能力陆续挑选出了一批适合从事电力学研究的科学家,着手研究张循所称的“未来数千年人类发展关键能源”——电。
其实,早在一千多年前,华夏的祖先便对电有了一定的认识。古籍中,关于雷电的描述屡见不鲜。然而,当时的古人普遍将雷电视为神灵的产物,认为它无法被人类所利用,也从未有人萌生过研究它的念头。
直到穿越者张循的出现,这一切才悄然发生改变。
研究小组的科学家们,原本并无专门研究电力的背景,甚至从未敢有过这样的念头。然而,皇帝张循这些年所创造的神话实在太多,他发现、发明、创造的东西也太过惊人。因此,他们选择了相信皇帝,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了对于电的研究之中。
要研究电,首先得想办法获得足够多的、可以随时产生的电荷。科学家们根据张循“摩擦起电”和“金属导电”的提示,开始着手研制能够大量产生电荷的摩擦起电机。
经过无数次的尝试与失败,他们终于发明了第一台摩擦起电机。这种起电机由带手柄的轮子发动,带动玻璃盘快速旋转,通过摩擦起电产生电荷,再通过金属丝传到另一端。在这个过程中,有人因为操作不小心被电击麻痹,让大家切实感受到了电的威力。
然而,这种起电机虽然能够产生电,却无法储存电。一旦电机停止转动,电就会消失得一干二净。于是,发明储电器又成了大家新的任务。
张循虽然穿越前并不是一个电磁专家,对这些一窍不通,但他却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某些电磁应用的场景描述给科学家们听。科学家们则根据他的描述,一遍又一遍地进行实验,试图实现皇帝所描述的电器效果。
经过无数次的尝试与改进,他们终于发明了一种储电瓶。这种储电瓶能够将电储存起来,供科学家们随时研究、使用。
同时,他们还证实了金属尖端放电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发现,为他们制造第一个电磁产品——避雷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避雷针被安装在洛阳各个高层建筑的顶端,有效避免了雷击事件的发生。几年来,它成功保护了多座建筑免受雷电的破坏。
如果没有避雷针将天空闪电的能量导入地下,让雷电直接击中高层建筑屋顶,那么不仅建筑本身会受损,屋内的人也有可能被雷电击中,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除了避雷针之外,研究小组还利用铁丝风筝等工具,将天空中的雷电引到储电瓶中进行研究。
他们发现,雷电与他们通过摩擦起电机产生的电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这一发现,让他们对天空中云层摩擦起电、形成闪电的原因有了初步的理解。
与此同时,在洛阳大学医学院,华佗在解剖青蛙给学生们看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当两种不同金属同时触碰已经死去的青蛙时,青蛙的尸体肌肉竟然会收缩。
这一发现被迅速报告给了电磁研究小组,小组经过深入的观察和实验,终于发明了化学电池。化学电池的第一个应用,就是回馈给发现这个现象的华佗。
它被用于电击本应死去的病人,让他们的心脏恢复跳动。再配合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等急救措施,张仲景、华佗等医生在一年内就多救回了好几个本应该抢救不回来的病人。这一成就,让电磁研究小组名声大振。
随着研究的深入,电磁小组又通过导电线圈通电时对指南针的影响,验证了地球内部磁场的存在。这一发现,为将来电磁波、无线电台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无线电的发明,无疑将会彻底改变华军战争的情报、信息传输速度。它能够让华朝在统一全球的战争中遥遥领先对手,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张循推进工业革命、电磁研究的目的也正在于此。他要用强大的科技实力去突破地理距离上的限制,实现在古代统一全球的伟业。如果没有方便的信息传输设备,即使统一了全球,也难以进行有效的管理。哪个地方一叛变,中央要过一年半载才能收到消息,那还怎么行?
当然,除了信息传输之外,军队、后勤运输等方面的问题也需要解决。张循计划用铁路、海军舰队来突破这些难题。到时候,海军可以以点及面的方式,先占领沿海重要港口,再逐步推进内陆。张循希望能在自己过世之前完成统一全球的大业,让华朝成为真正的世界霸主。
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张循不仅推动了电磁学的研究,还大力发展了其他科技领域。他深知,只有科技实力足够强大,才能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中立足。
因此,除了电磁外,华国科学家们在化学元素这一领域的探索同样未曾停歇。
在张循的指导下,结合华国自古以来对自然界万物的细致观察与实践积累,化学家们如同获得了启明星的指引,开始在元素的海洋中航行。
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