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历史军事>三国:我能趋吉避凶> 第30章 医圣张仲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章 医圣张仲景(1 / 2)

袁绍、袁术、李傕等人不来招惹自己,张循自然巴不得轻松一点,先把内部军政改革理清楚再说。

荀彧是个老顽固,拿家眷威胁他都不愿意为张循效力。不过,典韦、于禁、程昱、王朗等人却被张循说服,愿意归附。

至此,张循已经有了贾诩、陈宫、程昱、王朗、张燕、杨奉、张扬、赵云、吕布、张辽、蔡邕、于禁等历史上都留下了名字的名臣武将,加上自己培养的赵风、楚义、陈绍、张饶等等,王霸之业初成规模。

接下来又是一轮巡视司隶、兖州各郡县,用系统确定廉洁奉公的地方官员架构,然后公审、分地、军政改革的流程。

幕僚方面,贾诩继续担任幕僚长,程昱为副,帮张循处理军政要务。

麾下几块地盘,陈绍转正为并州州长,幕僚长贾诩兼任司隶州州长,陈宫代理兖州州长,张扬代理洛阳所在地河南郡长。【注:各级行政官员均改称呼为某长,如部长、州长、郡长、县长、乡长、亭长、里长等。】

军队方面,以原来的三个军为骨干,从青州黄巾里选拔青壮扩编,分成晋阳军区(暂辖并州)、洛阳军区(暂辖司隶)、昌邑军区(暂辖兖州)。

并州压力最小,因此张循在通过系统确认了忠心度后选任堂兄张饶为司令员,赵风、杨奉为副司令,下辖两个军的步兵、一个军的骑兵,预防袁绍、公孙瓒偷袭即可。

至于北方的匈奴、鲜卑,已经被张循吓破了胆子,是万万不可能再来主动惹事的。

司隶州作为都城洛阳所在地,面临着李傕、郭汜、樊稠、张济、袁绍、袁术、荆州刘表的包围,可谓压力山大,因此张循任命了赵云为洛阳军区司令员,张辽、楚义为副司令,下辖八个军的步兵、两个军的骑兵,总共十万大军拱卫洛阳。

兖州也是四战之地,周边豫州袁术、冀州袁绍、徐州陶谦环伺,压力不低于司隶州。因此张循任命吕布为昌邑军区司令员,于禁、张燕为副司令,下辖六个军的步兵、一个军的骑兵,驻守兖州。

如此,张循的正规军总兵力已经达到了20万,对比之前只有3万兵力的时候,不可同日而语。

除此之外,还有一支直接驻守都城洛阳的御林军,军长为高宁,直接听命于张循,负责洛阳城防。皇宫守卫由锦衣卫负责,总人数为1000人,锦衣卫总指挥使为典韦。

洛阳在之前属于四战之地,十室九空,一片废墟,现在又有很多包括青州黄巾在内没地没房没饭吃的流民,正好以工代赈进行重建。

大家本以为张循会先修复皇宫,不管是否登基称帝,都能先享受皇帝的住所条件。不料,张循首先勘察重建的是排水设施。按张循的说法,要保障洛阳哪怕碰到百年难遇的大洪灾,也不会被淹,这才是最重要的。

另外,还要在洛阳城外预留出外城空间,以备将来扩建所需。

把这些搞定后再慢慢修皇宫不迟,反正他现在大部分时间都要在外面巡视各郡县,暂时还不需要常住皇宫。

随着洛阳的重建和军政改革有条不紊地进行,实力暴涨的张循开始吸引更多的人口和人才。

并州、司隶州、兖州周边不少百姓在听说了太平道分房分地的政策后,选择拖家带口前来张循的地盘求生存。

还有全国各地的太平道教众和黄巾军散兵游勇,一直在源源不断地汇聚到张循的地盘。

许多踏上张循地盘的各类人才也被张循治下军民和谐、生机勃勃的景象所吸引,选择了为张循效力。

张机,字仲景,荆州南阳人,自幼刻苦善思,博览医书,广采各家经验用于临床诊断,自成一体。黄巾起义爆发后,中原大地兵祸绵延、疫病流行,张仲景怜悯百姓,四处游历,一方面拯救黎民,另一方面也通过实际的行医增强自己的医术,并总结各种治病良方,准备写一部广采各家良方、经过他实际行医验证过的医学著作。

可经过几年的游历行医,很多时候遇到困难的老百姓,他都没收诊费,还要倒贴药材,常年入不敷出。他家里也只是个没落的寒门家庭,已经支撑不起他这么常年在外游历的支出了。

不得已,张仲景最后只能带着弟子从冀州邯郸一路南下,途经魏郡、河内,准备路过洛阳后回到荆州南阳老家。

结果,自从进入司隶州河内郡,进入了太平道、黄巾军的地盘后,张仲景师徒就发现沿途老百姓精神面貌大为改观。

尽管外形上仍然一副吃不饱、穿不暖的样子,但无论走路还是干活透露出来的精气神,与张仲景在冀州看到的已经大不一样了,眼神中充满了对生活的希望。

而且,河内郡的老百姓生病,特别是疫病的情况大幅减少。

一边行医一边询问打探之下,张仲景大吃一惊。

原来,是太平道教主张循下了布告,说生水有邪秽,喝生水容易生病,因此让大家都把水烧开、杀死邪秽后再喝,如此一来生病的人果然大幅减少。

另一方面,每个县都由官府出面,新开设一个百姓医馆,聘请两三名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大夫坐诊看病,所收诊费和药钱都极为公道。即使没钱的老百姓,也可以登记信息赊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