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秋后问斩,太子是狱友> 第四十六章 货币的形态并非一成不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六章 货币的形态并非一成不变(1 / 2)

朱瞻基忍不住开口说道:“先生,元人的八思巴文银币,虽然铸造精美,却颇为华而不实。就连元人自己也不用于流通,只是作为蒙古贵族赏赐所用。”

林煜点头:“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但我要说的银币,与忽必烈铸造的银币并不一样。”

“说到底,元朝铸银币本质就不是为了流通,纯粹是忽必烈自觉征服了中国,又名义上统一了蒙古帝国,才搞出来彰显功绩的东西。”

“而且,元朝与如今的大明几乎一样,二者都有同样的问题,那就是白银产量不足。”

“没有足够的白银,就大量的铸银币,当然是取死之道!”

于谦脸上露出恍然:“不错,无论是曾经元朝,还是如今大明,二者最缺的始终都是白银。元朝因为白银的不足,就算铸造出了银币,也不可能满足市场流通。可我大明却不一样,我大明可是有着石见银山和佐渡金山,这两座海外巨矿!”

于谦这么一点出来,朱瞻基瞬间也回过味来。

对啊!元朝的银币政策失败,甚至压根连推行都没办法推行,还不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白银。

可大明不是元朝,原来的大明的确也没有那么多白银,但谁让上天赐下了一个林先生,直接给他们点出了隔壁东边的日本,就有两座未被发掘的海外巨矿。

这可是能开采起码三百年,年产量稳定达到两百多万两白银的超级富矿。

两百万两白银到底是什么概念呢?

按照《大明会典》记载,成化十六年,朝廷包括皇室供养、俸禄支出、军费开支以及赈灾款项,总额也才六百万两出头。

两百万两白银,几乎相当于三分之一的国家财政开支了。

有了如此充足的白银,别说铸银币,就算熔铸成银锭也完全够用。

朱瞻基点头说道:“看来这两座日本银矿,对我大明而言,堪称立国之本了。”

“立国之本不至于,但大明要想发展,这两座银矿便算是一条捷径。”

林煜说道:“有了充足的白银,大明也就可以开始正式去铸银币了……”

于谦忽然问道:“先生为何如此执着于元人的银币?”

林煜没有直接回答,转而开口说道:“要回答这个问题,我得先问问你们俩,你们觉得,现在市场流通的铜钱与白银,哪种货币用起来更方便?注意,我说的是方便,不涉及二者的货币价值!”

不提及货币价值,只问哪个更方便?

朱瞻基认真思索片刻,斟酌着语句说道:“要论方便第一,不论价值的话,那自然当是铜钱。”

“为什么?”

“自然是因为铜钱更小,也比白银要更轻,肯定是比银锭用的方便。若用银锭购买商品,还要先将其切割成碎银,就算用于收税,也还要进行熔铸……”

话没说完,朱瞻基似乎突然间明白了什么。

林煜顺势接过了话茬,微笑着说道:“正如你刚刚所说,铜钱除了不如白银更贵,在使用方面的确要比白银更为方便。因为白银、黄金这两种贵金属,虽然天然具备货币价值,但大多时候都是被铸为金银锭。”

“这不仅增加了白银消费使用的难度,而且也让白银于底层百姓,更难实行普及化。”

“白银无法在百姓中实现普及,百姓无法长期持有白银这种货币,那计亩征银对百姓而言,就毫无意义,反而会加重赋税剥削。”

“就连与之配套的摊赋入亩,也会跟着出现问题。”

于谦说道:“所以,就需要将白银变成银币,从而降低白银的价值与消费难度,从而让其实行向下普及化。”

朱瞻基也终于恍然明悟:“先生说的没错,既然连历朝的赋税都能一步步变迁,那货币自然也能够推陈出新。便是放眼先秦的货币,也不是与如今一般无二,就连宋朝也有发行过铁钱。”

“区区银币而已,有何不可?”

林煜说道:“也不用太执着于推陈出新,说到底,白银货币化是趋势,但银锭的形态,的确不适合作为平民货币。”

“唯有模仿铜钱体系,构建出全新的银元货币,才能一步步将价值更高的白银,下行到百姓持有,逐渐平替取缔已经渐渐失灵的宝钞制度。”

“而且,顺带着还能利用铸造银币的机会,从中赚取抽成一部分铸币利润,算得上是一举多得了!”

朱瞻基有些不可思议:“铸币还能有利润?”

“为什么不能有?你想想一枚按照铜钱大小铸造的银币,能有多重,它与一两银子又差了多少?”

“这里面的差值算出来,不就是纯利润了!”

至少在铸银币的初期阶段,甚至十数年内,白银价值浮动不大,银币没有完全普及化之前,铸银币都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等到后期白银逐步货币化,而银元的货币属性趋于稳定,那也用不着再贪初期的那点铸币利润了。

朱瞻基也算从小博览群书,对算学什么的也有涉猎,稍一对比计算,就理解了。

确实有的赚,甚至赚的还不少!

因为铸币利润的多少,完全取决于朝廷铸多少银币,铸的越多,利润越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