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蔡邕坐在城墙之上,细细的品读手中的诗简。
“好,好个鼓角争鸣破阵子,荡气回肠满江红!”
“这下子,世人该见识到子耀的才华了。”
要说夏辰的文才,蔡邕绝对是这个世界上第一个知道的人。因为在此之前,夏辰曾写过《水调歌头》给蔡邕,并且还给谱了曲。
只是那个时候,夏辰还只是一个小小的长安北部尉,根本没有当众施展才华的机会。
一个没有身份地位的人,再有才华,也不会被人认可。
若当日夏辰不是以丞相的身份担任主考官,而是一个寒门学子,绝对会是另一番光景。所有人都会怀疑那三首诗词的合理性。
得知夏辰杀了作恶的董璜,蔡邕心中对夏辰佩服的五体投地。
要知道,董卓可是相当残暴的,别说杀董璜这样的至亲之人了,就算是死一个西凉兵,都会有一大批人跟着遭殃。
而夏辰非但没有受到董卓的惩罚,反而地位越来越高,名气越来越大。
此时蔡邕对夏辰的话,早已是深信不疑。
“蔡大人,城东缺一批木材,需组织民夫入山砍伐。”就在这时,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走了过来。
他身穿盔甲,两鬓虽然斑白看起来却十分硬朗。
蔡邕收起竹简,笑着点头道,“我这就去安排。”
他刚要走,却被中年男子拦住,问道,“蔡大人,你方才所念之诗,当真是当今丞相写给皇甫义真的?”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中年男子轻轻地,念出最后两句。
这首词,早已传到了洛阳。
时刻关注长安局势的朱儁得到消息的时间,比蔡邕还要早一些。
作为一个与皇甫嵩齐名之将,朱儁看到这首词的时候也是感同身受。但他有些嫉妒,因为这是写给皇甫嵩的。
一首诗词,便将皇甫嵩塑造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甚至有可能流传千古。
而立下过同样功劳,甚至到现在还在和董卓对抗的自己,却没有享受到此等殊荣。
“那的确是皇甫将军一生最好的赞歌。”蔡邕深深地点了点头,说完便离开了。
留下朱儁呆愣在原地,不知道心中在想些什么。
良久,他才缓缓开口道,“夏辰啊夏辰,你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世人都说你忠肝义胆,却为何要甘心侍贼!”
两日后,夏辰安顿好了家眷,告别董白和蔡琰二女,来到董卓府上。
董卓为他准备了千里良驹,以及雪银寒铁打造的铠甲,和锋利无比的宝剑。
因为不知道夏辰擅长用什么武器,董卓特地准备了刀,枪,矛,槊,斧等马战武器供他挑选,搞得就像夏辰真的要出去打仗似的。
这些武器夏辰自是都会使用,不过他最终还是选择了一柄朱红染月枪。
此行并非出征,所以他拒绝了董卓为他安排的三千军马。
他担心吕布不在,自己也离开了,会有人对董卓不利。
因此,特地将张辽留了下来,负责京城的安全。自己只带了张绣,徐庶,皇甫嵩,以及新提拔起来的官员张既。
张既字德容,冯翊高陵人,秀才出身,在如今参加考核之前,他是新丰县令,颇有治绩。
他虽无军事谋略,但在抚民兴政方面颇有才干,是一个可塑造之才。把他带在身边,一是为了锻炼他,让他尽快的成长起来;二是司隶百姓需要他,夏辰有意提拔他。
至于兵甲,夏辰只带了五十骑,其中有一半是自己的旧部,另一半是从虎贲营中挑选出来的。
离开长安后,夏辰一路向东,过崤函。镇守崤函的将领得知夏辰后,都对他充满畏惧。
不过从他们队伍训练和出勤可以看得出,新军规还未对他们造成约束力。
夏辰知道这种事情不能操之过急,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人,不能直接投喂猛药,得先调理身体。至少他们对自己有畏惧之心,这第一步算是成功的。
过了崤函,不一日便来到了洛阳城。
虽然才过了十几日,但洛阳的变化还是蛮大的。尤其是周围的人多了起来,有了烟火气。
蔡邕乃是仁人君子,对待干活的百姓十分宽容。
因此百姓在干活之余,还能忙里抽闲在住所附近种上一些菜,菜种自是蔡邕发放给他们的。一个简简单单的举措,却能将百姓的好感度拉满。这种鼓励措施,比任何压榨手段都要高效。
在城中,夏辰见到了名将朱儁。
不过因为他的身份缘故,朱儁对他保持着警惕。
在夏辰和蔡邕叙旧的时候,朱儁把皇甫嵩拉到一边,“义真兄,你当真辞去了少府一职,甘心追随这个少年?”
朱儁挺震惊的,毕竟少府可是九卿之一,比皇甫嵩现在担任的门下督告了不知道多少个级别。
而且,朱儁很清楚皇甫嵩对董贼的恨意。一个刚正不阿的人,怎么可能为董卓的党羽办事呢?
然而皇甫嵩却回答的十分干脆,“丞相才智过人,乃大汉之幸,能在其手下办事,是我皇甫嵩一生的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