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绪如潮水般涌来,眼前如一帧帧电影放过,每一帧都是笑颜如花。。。我那慈爱的家人,我那可爱的姐妹,我那纯真的朋友,我那顽皮的童年。。。从那开始呢 “谁去拔麦子?今天去拔场,谁在家做饭?”,娘亲问。 大姐二姐说,“我想在家里,但是肯定不行啊-”。她俩根本争也不争,带好行头,跟着老爸径直走向小驴车。 小老妹是最喜欢劳动的,应该是喜欢夸奖,他干活麻利,爸爸总说,她是最快的“小铃铛”。每当这时她兴奋抢着说:“我去拔麦子”。 小老弟小时候是,大人们那去那带着,大点后,没想到也是个勤快人,每次都要上地劳动。憨憨的小嗓音“我也去拔麦子”。拔不拔的也凑个人数。 于是娘亲就愉快的决定了,“老三在家做饭!” 要是我争取一下呢.娘亲也会愉快且迅速的作出决定“老三在家做饭吧,他们干活快。” 要是撒个娇,强烈要求上地呢,娘亲就没办法了。那要看二姐和大姐谁幸运,幸运的那个在家做饭。哈哈,你唾手可得的,可能正是别人盼望已久的幸运! 久而久之,我在家是最多的。在家的主要任务有三: 一,打扫房间和院子的卫生;让他们回来有个舒服的休息的环境。 二,是缸里打满水;让他们有充足的的水洗漱满身的泥土。 三,是做好饭;让他们补充体力,下午继续干活。 最简单的就是打扫房间,扫地(那时还是土地),洒水,扫炕,平整即可。 力所不及的是打水,那时还要自己压水,压满一桶水,要快速的把水提进屋倒入缸里,回来再压第二桶,慢了要重新引水。对于八九岁的小女孩来说,快速的提一桶水是有挑战的,我不知道其他人怎么做到的。我是如企鹅一般左摆右晃,尽量保证速度,最后几乎用尽所用的力气一鼓作气把水倒入缸里。摸一摸或喝一口那清凉的水,甚是甘甜清爽。比现在矿泉水好喝的多得多。 重点是做饭,模仿者娘亲的样子。可以炒个茄子,拌个黄瓜或者炒个长豆角,那时都是用盆装,也不是好吃,还人们能吃,次次一扫而光,作为“厨师”,也是十分骄傲的。 还会做个西红柿汤,长豆角汤,熬个绿豆饭,红豆饭。。。最好吃也最耗时的就是熬麦子米饭。要是现在来一碗麦子米饭可以说是养生佳品啦。 吃完早饭,稍歇接着上地;吃完午饭,全部午睡,午睡后大人们打孩子们接着上地,我们家的小孩子们都是睡到自然醒,包括我。当弟弟妹妹因为睡过头不能如愿上地的时候,我就可以多两个小兵可吩咐了。我扫地就会多个洒水的,做饭就会多个烧火的。当然还会多个活——看孩子。 最开心的就是晚饭了,那时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大人们没有加班,天气不好偶有加时,孩子们会更加兴奋,他们并不知道大人的担忧。晚饭时吃饭时间最长的一餐,大人们会说一说今年的收成,讨论一下接下来的打算,当然这些孩子们是不感兴趣的,感兴趣的是大人们对自己今天干活的评价啊,最期待的是夸奖或者讲个故事,猜个字谜的游戏。 饭后就更加美好了,铺一张薄(高粱节制成的席),再铺一层棉被,就可以躺在上面数星星了,那时的我们都曾是数星星的孩子。星星那么亮,眨呀眨的,好像它们和我们一样快乐。 我也上过地,天气那么热,汗水直流,迷得睁不开眼睛;皮肤晒得生疼;纯靠力气把小麦连根拔起,手被磨得泡里气泡,开始是水泡,慢慢变成血泡。。。大人们的水早已磨出硬硬的岗子,即使如此,还是会起水泡。。。那时从不知大人们的不易,只觉得他们无敌。 以前觉得“大的疼,小的娇,中间的受气包”,我是最没的选的,但是谁又知道留下的不是最好的呢?反正之后多是“老三在家做饭”。 小时候应该是不去选择,大一点,娘亲根本就不怎让我们上地,十几亩地的活都是她自己干,同龄的孩子农活都会很多了,我们只是会拔草,伙伴也曾嘲笑我们,但是我们会读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