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关于刘慧兰的早餐铺,李乘欢一开始并没有那么详细的计划,第一步要如何如何,第二步要如何如何,最终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一方面呢,他有那么一个门面,已经买下来那么长时间了,一直空置着也是空置,如果能拿来做点什么,自然是更好的。
而刘玉珍的妈妈当时跛脚还想要买一台三轮车弄什么路边摊小吃,的确触动到了他。
所以呢,两两相加,他才有了这样一个看上去有些冲动的决定。
随着刘慧兰她们慢慢地将这个店做上路了,那么他心里的想法也就会随之有些改变,前面模糊的,没有具体细节的决定,就会想要一点一点地细化一下。
当然,他没有做过生意,前一世和这一世都没有做过相关的知识积累和储备,所以在对于如何开馆子这件事上,自然也是两眼一抹黑的。
这样也好,可以从实践出真知的过程中学到不少东西。
更重要的是,这件事是有趣的,而有趣的地方体现在,能够参与进开店经营的项目中来,颇有一种玩儿经营养成类游戏的既视感……
当然,自己跟刘慧兰他们的合伙还有不少看得到的实际问题。
比如账目的问题,这种早餐店的账目自然不可能去请一个专门的会计来做,刘慧兰就是收银,而买菜时呢,她又是出纳,也就是说,一整天的收入和支出,都经她一手而出,同时呢,每天还要记账……自然是流水账了,支出了多少钱,收入了多少钱。
那么,如果,如果,刘慧兰动点心思,每天赚一千,她说八百,买菜花了两百,说是三百,全程不参与经营的李乘欢,大概是很难查证的。
而且,这种问题是双方都知道的,却没有什么办法来解决。
相比之下,反而是刘慧兰对此更紧张,生害怕李乘欢觉得自己会做假账,想了更多种限制自己的方式,甚至还想到,要不然在店门口装一个监控,每天收银的时候在监控下进行?
反正说到最后,都讨论不出什么合适的办法来,李乘欢觉得好笑,又总结了一个道理,一般夫妻店很难有外人插进来合伙,是有原因的。
不过李乘欢并不在意这件事,对于他来说,他的初衷便不是为了赚钱,将来等刘慧兰她们一家人慢慢赚到钱了,有积蓄了,就转为长租的模式,那样刘慧兰她们就能踏实了,不然一直都陷入到一种拼命想要证明自己没有多拿一分的困境中,想想还是挺痛苦的。
随后过了两天,李乘欢找了个小货车把外公那边换下来不要的桌椅板凳都给搬了过来,又花了点钱,重新弄了一下招牌,这样一来,看上去明显就好看多了。
当然,对于一家早餐店来说,这个铺面太大了,反而不是什么好事,毕竟店面如果太大的话,人在吃早餐的时候心里就是会有一种很不自在的感觉,仿佛早餐店就该小小的才合理。
不过呢,等下一步刘慧兰的老公回来,弄成卖早餐的面馆,就会合理很多。
如今每天的营收已经能够达到七八百元钱,这意味着每天至少要卖出去三百个以上的大包子,基本上只有她一个人,还是挺辛苦的。
而这么多的收入,对于刘慧兰来说已经很幸福了,之前给工地上弄大锅饭,每天也要蒸几百个包子,每个月到手也就是两三千的工资,偶尔还得去干干搬砖的活儿。
随着新区的几个大型项目落地,新县医院的建成,一家大型超市的正式营业,附近的那两个小区房价也开始上涨,而且随着入住的人越来越多,这条街上的铺面的房租费也水涨船高了。
此前并不支持买铺面的李临岸在现实的打脸之下,被偶尔过来看孙子孙女的李动江一顿数落,嘲笑他没有眼光。
李临岸只能默默承受。
当然,肯定是高兴的。
是儿子的资产啊,肯定是盼着儿子好的,相比之下,被打打脸算什么呢?
……
自李乘欢带她来过这里吃了一次早餐,高蓉妤偶尔早上锻炼完身体,就会跑到这个地方来吃早饭。
前面几次,只是礼貌性地跟刘慧兰打打招呼,后来也算是熟了,自然会聊上两句。
双方能够聊的聊点自然是李乘欢,每次随便说上两句,次数多了,还是一点点地在高蓉妤心头构建出了一个李乘欢的形象出来。
而了解的东西多了以后,高蓉妤对李乘欢的逐渐由之前的好奇,变成了震惊……当然,更多的内容是从老板娘的女儿刘玉珍那里得知的,小丫头天真烂漫,不会撒谎,每次说起李乘欢,眼睛里都是羞涩的崇拜,反而让人信服。
李乘欢,土生土长的清河县人。
成绩优异,从小学升初中时就是绝对的优等生,拿过市里的英语比赛大奖,篮球水平一流,传说是这个县里打篮球最有天赋的。
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看得到的成绩。
而跟小丫头刘玉珍聊起这些东西的时候,她更多表达的还不是“李乘欢是一个这里多么多么厉害,那里多么多么厉害的男生。”
刘玉珍反复强调的一个东西是……李乘欢的品质,性格。
“他人很善良,有正义感,很温暖。”然后说了一些在学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