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历史军事>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二百六十二章 他的事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六十二章 他的事业(1 / 3)

等着铜锅内的汤水沸腾了,李世民这才将羊肉放入锅中,思索着支教这件事,饮下一口酒水道:“关中的支教都没什么成效,还想去吐蕃?”

听父皇带着数落的话语,支教是崇文馆在施行,如今看来确实没有成效。

而且自从李恪去跑乡县各地,了解支教与地方的冲突之后,发现的问题越来越多。

并不只是各县不支持支教,就算是乡县的寻常人家,适龄的孩子也没多少愿意来读书识字的。

问题要全面地去看,是个看人看环境的过程。

李承乾道:“父皇所言不错,儿臣会好好考虑的。”

李世民又道:“怎么?现在反悔了?”

“儿臣不反悔,问题总是需要解决的,一年又一年坚持下去……哪怕失败了又如何?”

李承乾夹起一片羊肉,放入口中嚼着。

殿外的雨声依旧,兴庆殿内,皇帝父子安静地用着午膳。

不多时外面传来了脚步踩着湿漉漉水路的动静,脚步声很着急,像是一路奔跑而来。

来人在殿外大声道:“陛下,西域来报!”

正在吃着火锅的李世民终于搁下了筷子,沉声道:“呈来。”

一个太监接过皮囊,解开皮囊从内部拿出一卷纸,双手端着纸张递到了陛下面前。

李世民先是看了一眼还在吃着羊肉的儿子,打开了纸张。

西域军报所言的是安西都护府,西州与庭州建设成。

往后就没了高昌,以前的高昌成了现在的西州,那座可汗浮屠城已成为了大唐的庭州。

西州驻兵三万,庭州驻兵两万,安西都护府五千兵马。

李世民再往下看着,低声道:“司农寺卿郭骆驼在西域种的两千顷地棉花丰收了。”

一边吃着羊肉,李承乾思索着,都已临近十月了,来来回回推算,送信来的时候应该是在九月之前,棉花就已丰收。

到现在这份军报才送到长安。

李世民又道:“棉花的运输已在路了。”

李承乾接过父皇递来的军报,也在看着,道:“入冬之前可以将棉花送到。”

只不过在如今的大唐,棉花是一种很奢侈的物品,在东宫也就皇子公主能够用一床棉被,还有棉花所制成的冬衣。

因关中田地不能大规模用来种棉花,依旧以粮食保有为主,耕地不能随意占用,保证关中的粮食同时,在西域广种棉花。

在这样的环境下,棉花一定会成为奢侈品。

棉花的分配也在父皇的手中,父皇想要将棉花先给军中,还是先给朝堂重臣当作赏赐,都不是自己这个太子能够决定的。

李世民问道:“若西域早在几年前就看重棉花,他们岂不是会为了土地杀很多人?”

“多半是的。”

李世民轻笑道:“朕的儿子看起来更贪婪。”

李承乾将军报放在一旁,道:“父皇此言差矣,儿臣是为了社稷,等将天山与伊犁河扫平了,那些土地都会是大唐的,现在儿臣担心欲谷设与咥利失开战之后,会失去大量的劳动人口。”

“其余的事,儿臣都不在乎,唯独劳动人口,是重中之重。”

看完了军报,父子两人接着用饭,大概过了一刻的时辰,殿外又传来了急报,道:“陛下,吐蕃急报。”

军报又一次送入了殿内,李世民先翻看着,蹙眉道:“牛进达的人去查探过了,确实可以直达逻些。”

父皇让牛进达安排人去查探,得到了证实,那的确是一条可以从青海直达逻些的道路。

这条原本存在后世的唐蕃古道,在吐蕃没有城关,没有能够扼守的天险,掌握这条古道,便掌握了将来进攻吐蕃腹地的战略条件。

李承乾询问道:“能够适应高原的气候吗?”

李世民摇头道:“牛进达没在军报中说起这件事,他们在青海练兵没觉得异样。”

“让大将军不断派人尝试,儿臣以为高原不是不能克服的,哪怕只是养出一支几百人的奇兵也好。”

“嗯,朕正有此意。”

“儿臣想着先试着将支教派去青海与松州,至少要让他们知道现在的皇帝是谁,民心归附就是要先从皇帝是谁开始的,过程很困难,总不见得是没用的。”

李世民颔首。

父子接着交谈,关乎吐蕃未来的命运也在这场交谈中决定了下来。

用完一顿饭食,等来了两个重要的军报,李承乾站在兴庆殿的屋檐下,看着漫天雨水正不断落下。

今天送来的消息让父皇很高兴,现在兴致正高,喝多了。

太监走出殿外道:“陛下睡了。”

李承乾拿起一旁的竹伞,独自一人走入了雨中。

老太监望着太子一个人走在雨中的身影,漫天的雨水浇灌而下,慢慢地就看不到殿下的背影。

回到东宫,李承乾坐在崇文殿前,看着从兴庆殿带来的军报。

“怎么?你父皇将军报也交给你处置了?”

李承乾看了眼,走到身侧的爷爷,回道:“有些事需要儿臣做一些批注。”

李渊在一旁坐着,神色有些担忧。

“怎么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