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08章 往事(1 / 2)

当年姜杨作为姜家唯一一个幸存下来的人,是因着中箭落马,昏迷过去,后来被当地的百姓机缘巧合之下救回家,藏在家中养伤。

那时朝中皆以为,姜氏一门无人留存,后来姜杨不顾乡亲劝阻,伤势尚未养好,便带着一身伤,穿过了北秦军队的战线,日夜兼程赶到了最近还未失守的城池。

朝中这才知晓,姜氏满门英烈,竟不幸中万幸地还留了一支血脉,而其余守城的将士,几乎都消耗在了那一个月没有援军、没有余粮的死守之中。

后来朝中所知当时守城的战况,城门失守的缘由,亦是多从姜杨口中得知。

换句话说,有关当时的情况,除了姜杨自己最清楚,旁人只看到了最后的结果,而城中的百姓亦只知晓城池溃败,姜家人战死,北秦铁骑踏破了城池。

而朝中多年以来,亦未曾有人怀疑过,姜杨会说谎。

但姜聿的出现,却让这团多年来众人默认的疑云,被重新拨开见日。

费鹜苏命人找到了当时曾经同姜家人并肩战斗过的老兵,挨家挨户上门调查当年的战况,又寻到了当年救起姜杨的老人,还问过了当地幸存的百姓

多方求证之下,终于发现了姜杨这套几近完美的说辞中的破绽。

姜杨说,当年城破,是因为城内有人坚持不住,投敌背叛,打开了城门,后来姜老将军发现之后,当即便手刃了这名将官。

可风字军几番纠察之下,却发现,关于当年那位"投敌"的将官,幸存下的姜家军将士,说辞都极为模糊。

有的说,此人是姜老将军身边的副将,有人说,是某个别处大官派来历练的子嗣,亦有人说,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么个人。

可姜杨当年的说辞,可是明明确确地说明了此人的军职性命出身,其人不过是一个普通出身的中年将领,其名字如今尚记录在朝中造册之中,至今还被钉在大庆的耻辱柱上。

可细查下去,此人无妻无子,父母双亡,在世上除了自己之外,竟再无凭依牵挂,便是想要查探,也无从下手。

某种意思上,竟是最合适的替罪羔羊。

若只是如此也便罢了,说到底无法求证,亦不能断定姜杨便说了谎。

只是风字军还调查发现,如今幸存的将士中,竟无一人在城破之后,见过姜心月领兵应敌。

这便不得不引

人怀疑了,要知道,当时姜心月作为姜老将军最得意的女儿和部将,在这等危机关头,绝不会弃置不用。

再加之当时的情况,每一个能拿得起刀剑的兵卒都要以肉身抵御敌军,给城中百姓争取珍贵的逃亡时间,免除被北秦铁骑屠城的悲惨命运。

而且当时的战况极为惨烈混乱,对不少幸存的将官来说,都是足以铭记终生,让他们每每从噩梦中惊醒的经历,不可能所有的将士都不记得曾经带领他们冲锋陷阵的将领。

而最后真正将真相带到风字军面前的,是那位救起姜杨的老人。

这位老人,几十年前,其实是一条巷子十里八街的里长。

在边城有种习俗,在一个街区中,若有百姓不幸病逝或是身亡,行办葬礼前,都要请里长先来家中为死者做个祷。

其实翻译过来,大致就是在死者家中,说说死者生前所行善事好事,并且要当地兴奋的五荤神保护其人来世太平康健,亦能得了福报。

因着要接触死者的缘由,这种里长多半还会承接另一种职业,有人叫这种人说清道夫,也有俗语叫黑鞭儿的。

简单来说,就是十里八乡,总

有些人,死了以后没有家人朋友,又或者老人死后儿女互相推脱不愿意供给后事的,或是有老人不想在死后叫子女难办的。

这种情况,便没人能替他们兴办丧事,于是街坊邻居各自凑点钱,黑鞭儿便在人死后,负责上门处理尸身,毛毡儿一裹,做祷送葬,全是一人担负,保管不牵连旁人。

甚至若是你死前同黑鞭儿有些缘分,黑鞭儿还会给你供个牌位,让你地下也能吃到些末香火。

因着人人都想着,自己可能老了病了,也有这么一日,故而这个钱,各家虽出的不多,但加起来,也有些数目,也算作当地民间一种特殊的人文特色。

而在战时,又或者是饥荒年间、雪灾洪灾,总之天灾人祸,街上多的是无人认领的尸体,黑鞭儿便会担起处理这些尸体的责任,以防止疫病或是疟疾通过尸体传播。

因为总要同死人打交道,黑鞭儿天然在坊间会多受一份敬重,平日里出去街上溜一圈,街坊邻居顺便送的蔬果菜食都足够生活,甚至他要花钱买,旁人都不敢亦不愿让他出这个钱,心甘情愿白送,故而和平时候,黑鞭儿的日子还算得上好过

这位同姜杨扯上关系的老人,便是如此。

当初他发现姜杨的时候,正是在战后不久,帮忙收拢街上将士们的尸身,若遇到还有气儿的,便拖回家里原本用来存放尸体的地窖,偷偷救治。

姜杨就是这么被发现的,老人看到姜杨时,他身中一箭,身上还有刀伤剑伤,在一堆尸体之中躺着,奄奄一息。

他当时还以为,这么重的伤,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