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氏跟俞蝉回了自己院子,她心里堵得慌。
她对女儿道:“你去前头守着,你爹回来了便让他赶紧过来,我有话跟他讲。”
俞蝉知道她娘是为何事堵心,她自己也不痛快,大房时不时的便要银钱打点上下、疏通关系,不过是个同知,这要是个知府还不得拿着银山去填?
动不动就是几万两,他们当这银子是大海里潮上来的不成?
堂哥娶个媳妇,八字还没一撇,张口就是三十万两。
她正想着抬头便看到了父亲走了过来。
“爹,娘有事让您先回屋呢。”
俞陶抬抬眉毛,嘴里问着:“找我何事?还未去祖母处请安呢。”脚下便已经往二房住着的方向走去。
父女二人进了屋。
秦氏迎上来便道:“你猜怎么着?大嫂要给棣哥儿求娶柳家的小女儿。”
俞陶进屋坐下道:“那个柳家?”
秦氏给他倒了杯茶:“还有那个柳家?转运使柳家。”
俞陶一口茶险些喷出来:“这合适么?高攀了吧?”
秦氏有些不忿的坐在圆桌另一侧:“岂止是高攀,若只是这事我也不巴儿巴儿的叫你先过来了。”
俞陶盯着她等下问。
秦氏道:“大嫂要给棣哥儿捐个功名。”
谈到要银子,俞陶也不问别的了,先问道:“多少银子?捐什么功名?”
秦氏伸出三根手指头。
“三万两?那倒也还可以。”
“三十万两,捐个通判。”
“什么?我这一年能赚三十万两?张口就敢要那样多?”俞陶腾的站起身,跟自己媳妇一样的反应。
他有些气:“我在外劳苦,一文一文的赚,她道好三十万两就买个俸禄微薄的通判?哪通判一年能有几贯钱。届时还要拿银钱打点上下,又是个赔钱的。”
秦氏看他这样气,自己倒是安慰起来:“好歹的,咱们家有个做官的,生意也好做一些,不然也是要咱们自家拿银子打点的。”
俞陶深吸一口气皱眉坐下:“话虽如此,可是三十万两也太多了些。娘答应了吗?”
秦氏也叹口气:“娘答不答应的,你觉得重要吗?就算是不答应,大嫂这个人也有法子让咱们答应。”
“罢罢罢,让她买去吧,好歹也是个倚靠,以后棣哥儿或许靠着柳大人能有出息也未可知。”俞陶肉疼的摆摆手。
秦氏也是心里堵得慌,但又没什么法子。
两口子坐在一起心疼钱。
过了盏茶功夫,来了个小丫鬟道:“二老爷、二夫人,老太太有请。”
夫妻两人对望一眼起身往百祥居走去。
俞蝉始终未发一言,跟在父母身后。
三人到了百祥居,大房一家子都在,只那个五岁的小女儿早早儿回去歇了。
俞老夫人依旧坐在榻上,对于高门儿媳妇这件事她还是比较向往的,毕竟大儿媳妇便是她当初求来的高门媳妇,大儿子长得好,女儿又是京城礼部侍郎的夫人,小儿子经商,家里银钱宽裕。
老大媳妇嫁到他们老俞家也算是很实惠的一门亲了,离着娘家这样近便,又有能给撑腰的父兄,在家里又能当家做主,还有大把的银子使,比那些高嫁整日里憋屈的媳妇不知强了多少倍。
她想着,柳家夫人有这个念头也是正常的。
况且亲戚间相互帮扶。
俞家跟廖知府这些年相互帮衬,两家也都越来越好。
沈茉轻捡了个角落位置坐了。
这件事她没有什么立场插嘴,但总觉得大舅母有些异想天开,柳太傅的侄女嫁给一个知府同知的儿子,总觉得说不过去。
怕是柳家也不会同意这门亲事,搞不好便是竹篮打水,且走且看吧。
俞老夫人问俞蔡:“老大,这件事你怎么看?”
俞蔡思忖着,这件事前两天夫人就跟他讲过,他其实是不太反对的,就是不知二弟跟弟媳妇是不是会不高兴。
他道:“能娶柳家的女儿自然是好的,说不准咱家也更上一层楼。只是这捐官是一笔大银子,不知二弟跟弟妹怎么看?”
他这个做哥哥的还是比较在意兄弟情分的。
俞陶跟秦氏都未接话,实在是不想痛痛快快答应。
但也不好拒绝,心疼钱是心疼钱,家族昌盛也是很重要的。
廖氏循循善诱道:“二弟呀,咱们都是一家人,一荣俱荣。有了转运使的关系,将来你的生意也可做的更大不是?”
俞陶跟秦氏互看一眼觉得这话也有些道理。
三十万便三十万吧。将来有了转运使的路子也属实可以多赚些回来。
俞陶点头道:“成,大哥大嫂定吧。”
俞老夫人心里松了口气,她最怕两个儿子闹意见,这些年老大媳妇霸道惯了,每每做些事情让老二两口子不满意,偏偏老二两口子又是个抹不开面子的,别人不知道,她这个做娘的是看得出来老二不高兴的。
年纪越大,越怕孩子们不和气。
这些年,她也尽量少提意见,省的又闹出一些没必要的事端。
这会子能想到一块去再好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