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宣宗逸史(2 / 8)

既轻视又不放心,有多重凌辱和迫害宣宗的记录。此外,武宗是穆宗的儿子,而穆宗呢,又被宣宗认为是勾结宦官谋杀宪宗的“元和逆党”成员,所以对穆宗的后人,他是非常痛恨的。而李德裕在当时和武宗互相信赖,君臣合作得亲密无间,这使得李德裕成为武宗的替罪羊。</p>

宣宗的“元和情结”非常浓重,起用牛党的同时,大力任用和提拔父皇宪宗元和时代的旧臣子弟,比如施重恩于宪宗时得宠的宦官吐突承璀之子吐突士晔。</p>

吐突承璀作为元和时代的著名宦官,在当时任左神策军护军中尉。另一派宦官王守澄、梁守谦、陈弘志发动政变,他与宪宗一起被杀。</p>

宪宗鼎成之夜,左军中尉吐突承璀实死其事。上即位,追感承璀死于忠义,连擢其子士晔至显贵,为右军中尉、开府仪同三司,恩礼始终不替焉。(《东观奏记》)</p>

元和旧臣令狐楚之子令狐绹也被提拔为宰相,恩宠有加。提升其为宰相之前,宣宗经常在夜半于宫内含春亭召见作为翰林学士的令狐绹,每每议事到蜡烛将尽。</p>

一天晚上,皇帝又赐其金莲花烛。</p>

令狐绹回翰林院,金莲花烛先至,院吏见之大惊:“陛下来了。”</p>

惊呼中,令狐绹进来。</p>

院吏对令狐绹说:“吓死了。金莲花烛是专门接引天子大驾的,学士您用它……”</p>

令狐绹:“莫怕,这是陛下所赐。”</p>

宣宗在读《元和实录》时,见前江西观察使韦丹政事卓异,问另一名宰相周墀:“其后人是谁?”</p>

周墀答:“韦宙,河阳观察判官。”</p>

宣宗说:“立即追来,速与好官!”</p>

就这样,韦宙入长安做了侍御史。</p>

再看元和名相裴度之子裴谂的待遇。</p>

当时,他也是翰林学士。有一天,宣宗下诏,提升裴谂为翰林学士承旨。</p>

这是个什么官儿呢?翰林学士院是玄宗时设立的,成员在十人之内,以五六人为多。后来,到了中唐,在几名学士中选出一位官长,称为“承旨”,负责起草诏书,甚至掌控机密。由于直接对皇帝负责,所以权力非常大。现在,裴谂就被提升到这个位置。</p>

很快,宣宗视察翰林院,正在值班的裴谂上前拜谢。</p>

宣宗笑:“加官了,这喜悦不跟妻子分享,恰当吗?回家报喜去吧。”说罢,叫人端来御盘,赐之以名贵水果。</p>

裴谂跪在地上,张开衣袖接着。</p>

宣宗觉得不太好,立即叫身边的一名宫女解下胸前的锦帛,将水果裹起来,赐给了裴谂。</p>

宪宗优待元和旧臣的子弟,这是他跟大臣关系的一个侧面。其主面,则是万端细察,秋毫不放,极重法度,仪态威严。</p>

宣宗以勤政著称,每次延英殿议事,除了宰相,左右前后无一人伫立。由此细节可知,当时宦官的权力被大大收回。</p>

议事时,宣宗表情严肃,所谓“威不可仰视”。</p>

议事完毕后,宣宗往往会“龙颜忽怡然”,对宰相说一句:“可以闲话矣。”意思是:现在可以说点别的了。于是便与群臣们“询闾里闲事,话宫中燕乐,无所不至”。</p>

聊一会儿后,宣宗神色又会突然严肃起来,因为要还内宫了。</p>

宣宗每次在延英殿与宰相议事,都会有几句话告诫勉励宰相,其中经常说的一句是:“我总担忧你们会辜负了我。”</p>

令狐绹长期担任宰相,每每对人说:“我做宰相十年,每次在延英殿奏对,虽严冬甚寒,亦汗流浃背。”</p>

宣宗即位后,曾下了道这样的命令:没在地方做过县令和刺史的官员,不得入朝担任皇帝面前的近侍官。</p>

而且,在任命宰相这件事上,宣宗的规定也颇诡异:外臣内宦皆不能推测其人选。</p>

当初,河东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