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历史军事>汉末雄风> 第一百九十六章 千般皆如意,万事定称心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九十六章 千般皆如意,万事定称心1…(2 / 3)

,2是……

张琨虽爱吹牛皮、又喜欢装,但其人性子随和、为人豪爽、又颇有些侠义之气,所以,即便张琨喜欢附庸风雅,却也无伤大雅。

总之,吴懿没必要再浪费时间、匆匆返回许都。

巧合的是,赵旻缺大将,而吴懿在历史上,乃是季汉中期屈指可数的大将,于是乎……

正为缺大将而犯愁的赵旻,1把拽住吴懿。前者此举,将后者吓了1大跳。

“子远将军!子远将军!哎呀呀!将军此来甚巧!”

吴懿冷汗狂冒。

“这…这…主公,这使不得,这…这可如何是好?”

吴懿心道:主公为何不能好好说话?莫非主公有断袖之癖、龙阳之好?

嗯……数年前,鲁肃亦曾担忧过此事。

苟哥这才发觉自己失态了,但臭不要脸的其人对此毫不在意。

“子远将军可知,而今庐江郡“山越人暴动”之事?”

说着,苟哥不着痕迹地松开了自己的手。

吴懿刚刚松了1口气,旋即又紧张起来。

“主公之意为,由某率军平庐江郡之叛乱?”

庐江郡乃大汉天子之土,而卫府,也就是卫将军府负责保境安民,因此,无论从法理上,还是从道义上,卫府都有充足必要的理由,主动出兵平庐江郡之“暴动”。

更何况……

这所谓“暴动”,究竟是谁挑起来的?

所以,苟哥神秘1笑。

“子远将军尽管放心,庐江郡实际并非暴动,亦非叛乱,实则是孙仲谋倒行逆施、激起民愤所致耳!”

见吴懿听得1头雾水,苟哥只好摊牌、不装了。

“子远将军,庐江郡而今实际掌权者,乃9江刘子扬也!”

见吴懿瞠目结舌,苟哥只好彻底摊牌、完全不装了。

“子远兄,此事之幕后主谋,乃我赵从文也!”

吴懿神情瞬间恢复如常。

“原来如此!主公何不早说?主公之意为,某当率大军,携农具粮草及新肥,赴庐江郡助山越人屯田?”

苟哥心情莫名有些惆怅。

原来老子在你们心中,就是幕后黑手之形象!

不得不说,苟哥颇有几分自知之明。

惆怅归惆怅,苟哥依然对吴懿点点头以示肯定。

“正是如此!此外,而今北方已定,卫府除征辽东之外、暂无其他战事。而庐江郡民寡地多,子远此番前去,可暂任庐江太守,助庐江郡士民屯田。”

毫无疑问,苟哥是在为明年做准备。

吴懿至此,已完全听懂了。

“主公……”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不过刘表宗室名流,号称8顾;刘备不过是个破落闲散,而且还属于污点干部(怒鞭督邮)。恐怕即使2人见过面,当时也不会有太多往来。

和孔融1样,刘表在北军中候任上也没干长久。翌年(190)长沙太守孙坚北上,杀了荆州刺史王叡,因此汉廷不得不派遣刘表,出为继任荆州刺史。

初平元年,长沙太守孙坚杀荆州刺史王叡,诏书以(刘)表为荆州刺史。--《后汉书刘表传》

群雄割据时代,孔融与刘表都曾先后与刘备交往,而刘备则揶揄“孔北海乃知世间有刘备邪”?

(刘)备敛容答曰:“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邪!”--《吴书太史慈传》

这番言论,并非是对孔融的褒扬,而是刘备的自嘲。比如“公族子弟”袁术,就曾讥笑刘备“籍籍无名”。

(袁)术生年已来,不闻天下有刘备。--《英雄记》

(袁)术与(陈)珪,俱公族子孙,少共交游。--《魏书袁术传》

换言之,汉末的门阀名流,对刘备这种儿披着宗室外衣的草根儿,是十分鄙视的。

刘备此话,或许是在隐喻自己当年(189)在洛阳“求见名士而不得”的愤懑……

毕竟彼时孔融名满天下,刘备不过布衣白丁。即使有邹靖的引荐,刘备恐怕也很难和孔融、刘表攀上关系。

刘备早年的关键记载,书法极端隐晦,线索支离破碎,如同沧海沉钩般被潜藏在《典略》、《魏书》、《后汉书》、《英雄记》、《太平御览》当中,唯独不见于《蜀书》。

如此写法,可以说为后世读者,凭空制造了许多障碍。

由于刘备是通过“组建流民武装”为发迹手段,幕后便难免涉及诸多难以启齿之事。

诸如官匪勾结(公孙瓒),官官相护(陶谦),任人唯亲(邹靖)以及蝇营狗苟(曹操)。不1而足。

这些上不得台面的糟心事儿,在官修史书中,自然是不能明言的。尤其考虑到《先主传》名为列传,实是本纪,那为传主“隐恶扬善”便更加无可厚非。

客观评价,刘备的出身不算太好,虽然顶着宗室虚衔儿,却1度沦落到“织席贩履”。

按照两汉制度,“商贾、巫医、百工”属于贱民之列,丧失了“良家子”的身份。换言之,刘备的出身地位,连董卓都不如。

汉桓帝末,(董卓)以6郡良家子为羽林郎。--《魏书董卓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