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历史军事>汉末雄风> 第一百六十六章 逢君多苦劝,落子弈棋盘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六十六章 逢君多苦劝,落子弈棋盘8(3 / 4)

黄祖有多了得,由此可见1斑。

您问老雷是谁?

老颜、老夏和老雷曾组成疯狂3人组,所过之处寸草不生、鸡犬不宁。

鲁肃、杨修督促、协助凉州豪族建工坊。

历史上蜀汉班底,包括法正、孟达,不少人都在2关和4郡。

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上1章提到,“黑山陶升事件”背后暗藏的两大阵营分野。

骑墙派陶升,先随于毒攻陷邺城,囚禁袁绍家属;

其人又携绍家属出奔,改投袁绍。

其1系列反常举动,反映了黑山军内部的分裂状况。

这就引出下1个主题,即袁绍阵营对黑山黄巾的拉拢与控制。

搞革命,就是要把自己的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的朋友搞得少少的。

袁绍对于黑山和黄巾的拉拢分化,是1以贯之、不遗余力的。

注意:黑山亦自号黄巾。

下文以“黑山”特指黑山黄巾,“黄巾”专指青徐黄巾。

初平3年(192)青徐黄巾入兖州,先杀任城相郑遂,又杀兖州刺史刘岱。此时屯驻东平国的青徐兵,向北则威慑鲍信(济北),向西则兵胁曹操(东郡),故曹操与鲍信结盟,共抗黄巾。

以上是背景知识,简单提及。

可怪之处,在于青徐黄巾为何要入兖州。

除了这支流浪兵团去年(191)分兵4出,遭到地方牧守的镇压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青徐黄巾想和“黑山兵”会合。

初平2年,青、徐黄巾3十万众入勃海界,欲与黑山合。--《后汉书公孙瓒传》

注:入渤海的青徐黄巾遭到公孙兄弟镇压,翌年(192)西入兖州。

被黄巾杀害的刺史刘岱,从背景推断,完全是曹操和袁绍故意牺牲掉的献祭品。

曹操的治所东郡,本属乔瑁。

曹操与乔瑁的从父乔玄私交甚笃;

而乔瑁则是袁氏故吏。

可以说,东郡太守乔瑁,最早是袁绍插在兖州的楔子,曹操是乔瑁的代替品。

(曹公)遂至浚仪,治睢阳渠,遣使以太牢祀桥玄。--《武帝纪》

(袁)绍等又为画策,(何)进使府掾太山王匡东发其郡强弩,并召东郡太守桥瑁屯城皋。--《后汉书何进传》

而袁绍阵营的乔瑁,恰恰是被刺史刘岱授意杀害。

这也侧面解释了,青徐百万黄巾入兖州,为何袁绍与曹操坐视不救,听任刘岱败死。

注意:袁绍曾将家属质于东平,却险些被刘岱送给公孙瓒,事见《魏书十4程昱传》。

兴平2年(195)袁绍部将臧洪,据东郡叛乱。臧洪写给陈琳的信中,点破当年(192)的阴谋。

即:袁绍曾勾结黄巾。

臧洪叛变,求援于黑山军,遭袁绍耻笑;

而臧洪则大骂袁绍亦曾与黄巾勾结。

足下(陈琳)讥吾(臧洪)恃黑山以为救,独不念(袁绍)黄巾之合从邪!--《答陈琳书》引自《魏书7臧洪传》

此黄巾无他,唯有初平3年(192)入兖州的青徐兵。

臧洪甚至隐晦地说出“散3年之蓄”,将时间直接倒推回了敏感的初平3年。

况仆(我臧洪)据金城之固,驱士民之力,散3年之畜,以为1年之资,匡困补乏,以悦天下,何图筑室反耕哉!--《魏书7臧洪传》

注:金城指东郡。

这也侧面解释了、为何王沈《魏书》和《3国志》对袁绍记载颇多散佚,且对曹操的兴家关键节点(191)如此避讳。

袁曹联军,确实曾经勾结黄巾,大耍鬼蜮伎俩。

这些秽史是断断不能修入国史的。

还有另1种解释。

说臧洪是1语双关。

“黄巾”不仅指代青徐黄巾,也指代黑山黄巾。

因为黑山兵亦有黄巾之号。

袁绍对黑山酋帅是且拉且打的态度。

对张燕、于毒等顽固分子,大力绞杀;

对于陶升等“心存善意”的中间派,则大加利用;

甚至还有被袁绍完全策反的“革命分子”,比如眭固。

注意:眭固,小字白兔,黑山酋帅之1。

颇疑眭固本字元进,但与其卒年记载冲突。

建安5年(199)河内太守张杨被部将杨丑所杀,黑山眭固又杀杨丑,据野王县(恰好位于河内、上党之间,是兵家必争之地。战国时长平之战诱因便是野王失陷)以响应袁绍。

此时曹袁大战1触即发,曹操袭杀眭固,进屯河内,与袁绍翻脸。

(张杨)将杨丑,杀杨以应太祖。杨将眭固杀丑,将其众,欲北合袁绍。--《魏书8张杨传》

眭固记载不多,不过看他响应袁绍号召,甚至将兵欲北合绍;

可知其被袁绍完全策反。

而此时黑山主力尚在,同年(199)张燕还曾遣兵支援公孙瓒。黑山主力在建安十年(205)才率众降曹。

可见袁绍对黑山诸帅的拉拢分化,是1以贯之的长期政策,且颇有成果。

袁绍作为河朔霸主,虽然性格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