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历史军事>汉末雄风> 第一百三十九章 普天迎正旦,黎庶展欢颜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三十九章 普天迎正旦,黎庶展欢颜7(3 / 4)

提到了袁术可能死于糖尿病,那么有没有这么1种可能:

卞夫人的几个儿子之所以短命,是因为都有糖尿病?

曹丕是魏朝开国之君,却英年早逝,年仅4十。

此事颇为吊诡。

《文帝纪》对传主的健康状况并无特殊描述,不过《太平御览》辑录的史料却提供了曹丕“嗜糖”的线索,从《魏文帝诏》的记载来看,曹丕对甜食的喜好已经趋于病态。

另按鱼豢的《魏略》,曹丕的表弟卞兰死于“苦酒消渴”。

卞兰之父卞秉与曹丕之母卞氏为同父姊弟,若从遗传学角度审视,曹丕很有可能也死于同1类型的疾病或并发症。

(卞)兰苦酒消渴,时(明)帝信巫女用水方,使人持水赐兰,兰不肯饮。--《魏略》

若将视角拓宽,会发现卞氏诸子中,除了早夭的曹熊之外,活到成年的3名子嗣,曹丕、曹彰、曹植均有“嗜糖”的喜好,且均短命早终,3人的平均寿命甚至不到4十。

而曹操的其余子嗣则无此现象,燕王曹宇、楚王曹彪(正始之变后,王凌后来欲立之人,齐王曹芳叔爷爷)等人均得高寿。

当然,这些人都不是曹操与卞夫人的儿子。

卞氏家族或携带糖尿病易发的基因,而曹丕兄弟不健康、不科学的饮食习惯,提早诱发了病症,最终短寿夭亡。

上1章曾提及,曹丕极为喜欢吃甜食。

其实早在继位之前,曹丕便喜好甜食。

《魏略》引述的《与吴质书》中提到曹丕曾回忆过往,谈到他与邺下文人们“浮甘瓜于清泉,沈(沉)朱李于寒水”的欢乐时光。

驰骛北场,旅食南馆,浮甘瓜于清泉,沈朱李于寒水。--《与朝歌令吴质书》

可以看到,少年时代的曹丕对“甘瓜”、“朱李”这类甘果便已有偏好。

“浮瓜沉李”的典故也因此而来。

曹丕在《典论》中又曾追忆他与刘勋、邓展等人宴饮,以“甘蔗”代“杖”,讨论剑术之事。

按刘勋在建安中后期遭到曹操诛杀,可知此事亦发生于曹丕嗣位之前。

余(指曹丕)顾尝好之,又得善术,因求与余对。时酒酣耳热,方食芉蔗,便以为杖。--《典论》

嗣位之后,曹丕的权势得到极大强化,摄取糖分的来源,遂不再局限于甘果,而是发展到方方面面。

《魏文帝诏》记载,曹丕嗣位后,孙权向朝廷贡献“大橘”,曹丕颇喜,下诏褒扬。

吴王馈魏文帝大橘,魏文帝诏群臣曰:“南方有橘,酢正裂人牙,时有甜耳。既远方之果,宁有匹者乎?”--《太平御览》引《吴历》

另,同诏亦载“南方龙眼、荔枝,宁比西国蒲陶(葡萄)、石蜜乎”。

可知孙权此次的贡物,不仅有大橘,还有龙眼、荔枝1类南国特产,而曹丕则将南国甘果与西域的“葡萄”、“石蜜”作对比。

石蜜是1种粗制冰糖,为彼时西域特有(中国制炼饴糖,即糖稀)。

可知在曹丕时代,宫廷甜食的来源日益广泛。

注意:其实直至北宋时期,北方人都喜甜食,也就是所谓的甜党,后来北宋南渡…将此喜好带到了江浙1带。

曹丕不仅自己嗜糖,还喜好与群臣分享甘美之物。

比如他曾赐给相国钟繇“甘酪”、“樱桃”。

其中“甘酪”是舶来品,非中原物产。

昔日西汉的细君公主赴乌孙和亲,曾作歌云“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可知“甘酪”1类的乳制品,是彼时西、北民族的特产。

魏文帝与钟繇书,报曰:臣繇言:“赐甘酪及樱桃,惠厚意绸,非言所申。”--《太平御览》

而前文提到的葡萄,彼时亦为西域贡物,非王公贵胄不能得。

曹丕对葡萄的评价甚高,酿之为酒,“流涎咽唾”;

又云此物“味长汁多,除烦解渴”。

魏文帝诏群臣曰:“……(葡萄)味长汁多,除烦解渴。又酿以为酒,甘于麹蘗,善醉而易醒。道之固以流涎咽唾,况亲食之耶?”--《太平御览》引《魏文帝诏》

另,《魏文帝诏》亦记载曹丕评价“真定御梨”,称它“大若拳,甘若蜜,脆若陵(菱),可以解烦释渴”。

注意:真定梨(今正定,赵云老家),同样直到北宋时,《宋史食货志》还记载这是贡品。

此处可以看到,曹丕吃葡萄、吃御梨,目的竟是为了“解烦释渴”,而口渴与烦闷,均是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此类病症以口渴、多尿、代谢紊乱为显著特点,所以糖尿病在古代被称作“消渴症”。

《御览》引《述异记》记载“魏文帝安阳殿前,天降朱李8枚。啖1,数日不食”。

即曹丕曾服用过1枚从天而降的李子,之后数日都不再进食。

此事表面上是在宣扬天降神物,有辟谷之效;

但换个角度看,这很可能是因为曹丕已进入糖尿病晚期,在偶发性摄入大量糖分之后,身体出现了严重不适,最终“数日不(能)食”。

李子确实甜而多汁…

从上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