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等他说话,刘协便随意挥了挥手,“将这三名谋逆的罪将拖出去,连同满门一起抄斩。”
“诺!”
高览当即抱拳领命,带人将程普三人拖出大殿。
连认罪的机会都不给他们。
处置完三人,刘协才再度望向孙权,冷冷说道:“朕只是问你认不认罪,没让你说这么多废话。”
“朕之前给过你归降的机会,是你自己不珍惜,如今被擒方才知道后悔、才知道求朕饶恕?”
“你可知因为你一人,让朕折损了多少锐士!”
“饶你容易,还我大汉将士们的命来!”
如果没有招降这一回事,他说不定会宽恕孙权的亲族以及麾下部将,只诛杀孙权一人。
但孙权假意归降又选择背刺,那就没什么可说的了,他如今不仅要杀了孙权,更要将其麾下所有的部将、势力来一次彻彻底底的大清洗,直接连根拔起!
不这么做不足以震慑人心!
孙权闻言大惊失色,心中涌现出无穷无尽的懊悔和惊恐,不住恳求道:“陛下,罪臣知罪了!请陛下宽仁、请陛下宽仁啊!”
“拖下去,择日处斩!”
刘协根本不理会孙权的哀求,面无表情地做出了决定,直接宣判孙权的死刑。
孙权的恳求声逐渐远去。
殿内仅剩下周瑜一人。
这时张辽上前道:“陛下,此人名为周瑜,是孙权麾下前任大都督,在孙权被擒后主动投降,并将徐州半境交了出来。”
张辽简单介绍了一番周瑜的作为。
然后便退回去不说话了。
他和周瑜并没有什么交情,只是据实直言而已,天子如何处置周瑜,和他都没关系。
“周瑜?”
这个名字让刘协挑了挑眉,目光也随之看向大殿中央跪着的那名容貌俊美的青年。
大名鼎鼎的周公瑾。
如今就在他的眼前。
周瑜自从进入大殿后便始终一言不发,即便此时感受到刘协投过来的目光,他也依旧保持沉默。
刘协审视了他片刻,淡淡道:“你既献出徐州半境投降,为何现在又不说话?”
他对于周瑜的观感很一般。
虽然周瑜的才智放眼整个三国都是排得上号的,不逊色诸葛亮多少,但奈何是他的敌人。
而且周家和孙家亦是世交,周瑜此前辅佐孙策,后来又辅佐孙权,孙周两家之间早已绑定在一起。
所以收服周瑜的可能不大。
只不过他不明白的是,为何周瑜此前选择投降,如今到了御前又一言不发,连句认罪求饶的话都不说。
周瑜眼帘低垂,平静说道:“罪臣献徐州而投,乃是听从了好友的建议。”
“况且大势已去,投或不投结局都无可更改,不如少些死伤和杀戮。”
“至于为何不说话……罪臣自知犯下了谋逆大罪,如今唯有死路一条,说或不说话又有何意义?”
谋逆大罪不是投降就能抹除的。
除非他是在孙权还没有被擒的时候就主动投降,帮助朝廷击败孙权,那样的话他不仅能得到赦免,还能封侯拜将。
但在孙权被擒后投降,是生是死就全看天子的意思,不过他对此并不在意,因为他早已经做好了身死的准备。
“好友的建议?”
刘协闻言心中忽然一动,追问道:“你那好友是何人?也在孙权麾下?”
提到周瑜的好友,他第一个想到的便是鲁肃,按照历史来说鲁肃应该也在孙权麾下效力,不过这次抓来的人里却没有看见鲁肃。
莫非已经死了?
周瑜回答道:“罪臣好友姓鲁名肃,字子敬,是罪臣为居巢长时所结交的贤士,怀有管仲、张子房之才。”
“当初罪臣去投靠孙伯符时,本想邀他一同前去,但恰巧他母亲病故,需回家守孝。”
“后来他在张将军进攻徐州之际前来寻我,并助我屡屡击退张将军的进攻,但却并未接受孙仲谋之授予的一官一职。”
“鲁子敬乃清白之人,多次劝罪臣向朝廷投降,只是我并未答应,还望陛下明察,勿要错杀良才。”
周瑜简单介绍了一下鲁肃。
他当然不是平白无故这么说的,他这既是在为鲁肃脱罪,同时也是为其铺路。
这也是他最后能为这位好友所做的事情了,他亏欠鲁肃太多,以至于此生都无法偿还。
“原来是因为他?”
张辽听到这话后不由得面露惊异之色,“难怪那段时日我的计谋屡屡被识破……此人当真不俗。”
他之前对徐州的进攻无比顺利,但后来有一段时间他的谋划多次被识破,进攻的势头都受到了阻拦。
原来是因为此人的存在。
听到周瑜的这番话,刘协心中顿时觉得有些惊喜,如果鲁肃真没有接受过孙权的官职,那他倒是真的可以收为己用。
想到此处,刘协继续问道:“你为好友脱罪,为何不为自己脱罪?朕向来爱惜贤才,若你向朕乞降,朕未尝不能宽恕你。”
周瑜刚刚的那一番话让他的想法有所改观,若是周瑜愿意主动求饶,那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