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音机的声音,可是吸引了不少人。
连苏四伯都过来了,大家一起凑在苏倩的院子里面,听着里面讲的内容。
听到哪里大雨,哪里收获很好等。
看起来都心满意足的样子,苏倩也没有打扰,带着娃娃,坐在边上陪着。
这样悠闲的日子,可不多了哦。
毕竟马上就是秋收了,苏倩还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秋收场景,大家累的苦哈哈的。
但是脸上洋溢的都是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满足的期待感。
一时间,苏倩很难形容。
秋收开始的时候,每家每户家里除了实在去不了的,每个人都要参加的。
苏倩家里,苏倩自然是舍不得苏老太这么大年纪还去下地的。
所以也就自己去了,背着背篓,跟着人,一起去上工。
记工分的活计,肯定是没有他的份了,所以只能和大家一起去干活了。
秋收先成熟的玉米,生产队可是种了不少玉米的。
满山的小山坡上面,都是玉米,今年的收获很好,玉米棒子,结的蛮多的。
因为生产队的地,都不是平地,主要是整个地势是这样的。
一个接着一个的小土坡,种地也就在上面种的。
所以地里面的农活,几乎都是靠着人工来的,苏倩是被临时分到了四婶的那个小队里面。
四婶一向对苏倩很照顾的,就冲着苏倩招招手:“倩倩,过来,等下回去换一件长袖。”
“我们掰玉米,玉米林子可扎人呢!”
收玉米的话,最开始就是掰玉米,装在背篓里面,背回去。
所以一个小组,最开始都是掰玉米,然后在背回去。
背回去的人,过来之后,又换一个背篓,继续背。
苏倩是听劝的,她没有干过这些活,四婶让她去穿长袖,她就拿出早就准备好的长长的袖套。
将两只手臂到肩膀都包裹了起来。
四婶看她早有准备,也是满意的点头:“走吧,草帽也戴起来。”
“你东西戴的还挺全。”
苏倩摸了摸头,不好意思的开口:“都是我奶给我准备的。现在你看起来,都用的上。”
草帽,袖套一戴,今天她就是这片土地里面最靓的仔!
跟着进去之后,就学着婶子们的样子,然后开始掰玉米,将玉米杆子上面的玉米,挨个给掰下来。
装满一背篓之后,就背回去。
生产队的人,每个小队分配的工作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是掰玉米,有的人是剥玉米。
有的人是晒玉米,玉米得晒两天之后,才会收起来,然后大家又需要把玉米脱粒。
苏倩的动作不慢的,一下子就将一个玉米,从玉米杆子上面,扭下来。
别说,还有些解压。
今年的玉米收成还是蛮好的,一根玉米杆子上面,少的有两个玉米,多的有三四个呢!
苏倩的动作越来越快,很快就将一垄地的玉米掰了下来,一背篓都没有满。
很快就继续开始掰第二垄地,她以为自己速度够快了,谁知道,四婶子她们可比自己快多了。
她们的背篓就在背上,扒下来一个,往身后一扔,感觉满了,就直接背回去。
从头到尾,都没有停歇一下的。
苏倩看的眼睛都瞪大了一些,对啊,还有这个方法,她都没有想到诶。
再看了一眼周围的人,大多数的人,都是这样的。
倒是新来的知青们,是把背篓放在脚边上,移动一点距离,将背篓给提上去。
感觉有些麻烦啊,苏倩就学着婶子们的动作,也是很快,背回去一背篓。
然后旁边登记的人,拿了一根小竹棍给她,上面沾了一点红漆的,还有编号。
交到苏倩的手中:“这个你要放好,晚上过来,下工之后过来,到我这里来对一下,两背篓一工分。
毕竟这个活很累人的。
苏倩拿着东西,将背篓里面的玉米倒在石坝上面。
石坝已经扫干净,清理出来了,专门用来堆放这些东西,倒出来之后,又飞快的去掰玉米了。
今天一天大家都在掰玉米,背玉米。
苏倩背了三背篓之后,才发现知青们那边,居然一个知青才干了一背篓,动作怎么这么慢啊?
四婶顺着苏倩的目光看了过去,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倩倩,你在看什么啊?”
苏倩啊了一声:“不是,我在看,怎么那边的人,那么一点地,还没有干完?”
她这三背篓下来,分到的地,其实都差不多了。
只是一块地干完了,还可以去干另一块地,秋收就这几天,大家可以拼命的赚工分。
赚多得多,不像平时,一天顶多干十工分。
四婶子挑眉:“她们都是城里来的姑娘,第一次经历这样的秋收呢!”
“动作慢是正常的,多干几年就习惯了,你看几个老知青的动作,不就很快吗?”
“倒是倩倩啊,你今年也是第一次干活吧,这动作倒是够麻利的啊。”
“还有你那个肩膀啊,回家的时候,让你奶奶给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