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防现在三十多岁,瘦高个儿,个子没比别人高很多,但气势要强一些。
他身上穿着蓝袍,头上戴着高巾子,五官端正,像个老头,在王府前这大街上显得很普通。
应防目光严肃,即便收敛的时候尚留几分凌厉。
他身边跟着十几个人,有奴仆也有学生。大家都知道应大人是很好的人。
马卓是应大人的学生,虽然不算得意门生,但他十七八岁,也是卓异,儒雅。乍一看和街上的人差不多,没有很富贵,像他这样的不少。
马卓很大方,虽然和应大人来赴任,没什么好仗势欺人的。
魏通比马卓年长几岁,他家里条件算不上好,身上穿着半旧的蓝袍。
魏通也很大方,向应大人请教:“学生想经商,不知可否?”
应防点头,严肃的只说一个字:“可。”反正应防对商不熟,不好多讲。
魏通明白大人的意思,是不用在意商的身份什么的,想做就去做。大人一直都是这样的。
魏通、马卓家里在都下都算小门小户,在都下不好混。就算他们读书不错,能在国子监读几年,还有幸做了应大人的学生,在都下依旧不好混。
都下机会多,但给他们的不多。都下现在还危险的很,很容易被卷进去。
所以,他们几个愿意的,便跟着应大人到卫国来,寻求一个发挥的机会,也想做点事情。想功成名就。但首先一点,是赚点银子让大家都过得好一点。
听听姑娘说的?信商,商最重要的是诚信,还能造福百姓,这就足够了。
据说普宁侯宋公明在蒲昌县治水,那经商也没什么。
马卓和大人说道:“没想到士农工商可以这么解。”
应防严肃的说道:“本来就是。诸子百家也是。”
独尊儒术,把一些儒搞的,都是伪君子!还妄自尊大,鼠目寸光!
应防说道:“天下乱象已现,卫国提前治了,大齐至少能再延续二百年。”
更多的就不知道了。那姑娘的搞法不太一样。但不管怎么搞,一个稳字还是需要的。
应防不担心卫国会乱,卫王、袁鼎臣都是聪明人。但卫国先治乱,大概把天下的压力承担起来,即便皇帝分了一半,也不容易。所以,现在是要助卫国平稳的渡过这个时期,真正迎来大治!这里边的事儿太多,一个袁鼎臣可忙不过来。
应防不觉得自己有治国之能,他辅助袁鼎臣就够了。
何况,应防觉得,姑娘这搞法,不担心没人才。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只要有伯乐,愿意给机会,千里马都会千里而来。虽然会泥沙俱下,卫国只要做好控制。
应防站在街头,了解了卫国的情况,又正好见了那姑娘,现在,该去王府拜见卫王了。
卫王府,这会儿忙着。
应防看他们忙乱忙乱的,他在偏殿拜见卫王。
袁鼎臣、卢公公等人都在,对国相的到来表示很欢迎。
应防觉得,他们是想多个人干活?倒也没错。至少也比猜忌、排挤强多了。
虽然卫王、袁鼎臣是聪明人,但聪明人干什么都不奇怪。
干活就干活,应防严肃的坐下来,稳得住。
卫王忙着,没空绕,很直接的说道:“孤准备建国子监,应大人可愿掌管?”
应防很惊讶,问道:“王爷打算建一个怎样的国子监?”
卫王应道:“卫国十二县,预计总共要建五百座学堂,到时候看私塾的情况。”
应防点头。如果私塾多,由卫国办的学堂能少一些。虽然在学堂读书会便宜一些,但现在还不好说。五百座学堂,至少要八百个先生。
卫王很冷的说道:“各村算小学,主要是启蒙。各县可设县学,增加员额。要让更多的人能读书,这算中学。卫国设国子监,士农工商诸子百家都教,这算大学,以后叫大学堂。”
季灏说道:“卫国大学堂?”
卫王点头:“暂时叫国子监,预计十年,准备好了,改称大学堂。”他看着应防。
应防变得更严肃!王爷虽然年轻,但眼睛像能看穿一切。王爷的野心,却不是为自己。
卫王说道:“国子监不再教启蒙那些,不收十四岁以下的。只要能教的以后都准备教。暂时是做不到,所以要准备,要储备人才。还要为各村的学堂教出合格的先生。一些老秀才老童生如果不会教就不要教。算学也是小孩必须学的。”
应防点头,整个都很清楚。
丁梦祥安静的坐在一边。他能在国子监做事,但要负责整个国子监他还不行,分量也不够。先做上几年,以后有多大的能力做多大的事。应大人三十多岁,估计三十年内都不用接班。
丁梦祥想着,士农工商这些事就做不完。教人怎么读书、教人怎么种田、教工匠……有太多的事能做,需要极多的人才。不需要的是嫉贤妒能。
卫王和应防谈了一个多时辰。
应防也没说舟车劳顿,也没穿官服,看王爷和袁鼎臣穿的都随意,这大概是卫国的风气。
应防不是太在意衣冠,因为衣冠楚楚、衣冠禽兽太多了。
卢公公过来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