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取院试第一名之后,距今年十月份的乡试还有半年时间,杨刚计划用这半年时间在省城府学里的藏书阁修文促武,稳固沉淀笔架功七重三层的功力。在禁地樟洞潜修时功力提升太快,底蕴不够深厚,对功力的发挥不利。出师时太祖说过要深修文功,现在功力是达到了七重三层,尚缺少稳固沉淀,这次考取院试第一名后,杨刚感受到功力也同时沉稳了很多。他计划用这半年时间将上次未看完的藏书阁书籍全部看完,增加文修功底,沉淀武功修为,乡试时也更容易上手。
不说杨刚在藏书阁修文促武,再说二王子盛再尚争储的事。二王子几年前回京面见父王盛世通后,知道了父王有意让他做储君,有了家族的支持,让二王子信心大增。受景帝召见时,景帝对他也很满意,就等景帝宣布立储了,然而几年来也不见景帝有什么动静,倒是忙着不停的造人,朝堂荒废。上次因边境大捷,景帝来了兴趣,就开了一次朝会,这次朝会也只是解决了伤亡将士的抚恤奖赏问题,对立储只字未提。丞相王仁刚要奏陈,立即被景帝斥退了。
虽然立储的事没有着落,朝廷上下暗地里却有三方都在加紧了争斗的步骤。怎么会有三方争斗呢?明面上是只有大王子和二王子两人之争,暗面下还有武进为了不臣之心加紧培植势力的准备,这就是较劲的三方。
武进自从得知有人向景帝进言要遏制他的军权,就生出了举兵取国之心,要再现一出宋太祖的陈桥兵变。武进表面上支持拥立大王子做储君,暗地里却加紧了拉拢军官建立私军的准备,做这些事时他打的是大王子的招牌,实则是营造自己的势力,大王子成了他扩势的借口。
大王子是个直性人,根本看不清武进的面目,二王子和王爷盛世通都知道武进会有野心,景帝也担心武进独大,但事到如今,武进已成了尾大不掉之势,加上他打的是拥立大王子的旗号,景帝也拿他没法,更不敢逼他太急,怕逼反了武进。所以现今局面就成了三派争斗之事了。
在二王子一帮幕僚中,看得明白的还是杨绵风,他多次向二王子进言,阻止二王子上位的并非只有大王子,还有来自暗面的武进,不得不防。奈何二王子也没有办法,他上位靠的是王子身份和皇帝的认可,若武进真的反了,他也只是待宰羔羊罢了。
这天,二王子召集众幕僚谋事,商议应对来自于武进的威胁。
扬绵风道:"武进之势堪虑,不可轻觑了,我们要早谋划才行。"
"武进虽有司马昭之心,但现今他打的是大王子的旗号,如之奈何?"一谋士道。
"据探子密报,武进这几年加紧了培植势力的步伐,最近一年京城卫有几路都换成了他的人。"另一谋士道。
"武进的事父王已有所觉察,前几年陛下召见时,父王也向陛下提过,只是未见朝廷动静,不知何故。"二王子道。
"武进抓着军权不放,可见其已怀有不臣之心,再任其发展下去,举兵取国易如反掌,若陛下再不加以遏制,大盛国危矣!"杨绵风道。
"正如杨兄所言,这些年也不见陛下有何动静,大盛已有灭国之危,难道陛下和朝臣都看不到吗?"一谋士道。
"以武进这几年来的动作,看来他已加紧了谋国之举,若陛下还不以为然或没有克制之法,我大盛国确实危险了!"另一谋士道。
"如此,我们又有何良策?"二王子道。他和父王也知道武进已经独大,也向陛下进言了。
"依我看,二王子先放下争储之事,与大王子联手,一致对外,毕竟争来争去都是盛家的事情,谁做储君还是大盛国。武进则不同,若被武进取国,盛家世族将无容身之地了!"杨绵风道。他加入了二王子这艘船,船没,人岂可安生?以他在杨家的地位,恐怕还会殃及杨家族人的。
见杨绵风表情如此凝重,二王子也知道来自武进势力威胁的严重性了,说道:"好,如杨兄所虑,我们就将争储暂且放下。众兄谋划好如何应对武进的策略,成文后报上来,过两日杨兄与本王赶去京城向父王提议,再与大哥商议武进的事,看大哥如何说法。"二皇子最后道。
不一日,二皇子和杨绵风赶到了京城,这天入夜,二王子拜见了父王盛世通,将幕僚对武进的看法和担忧与父王说了。
王爷沉思了一会,说道:"武进势力发展到了如此程度,确实是皇兄不以为然之过,这事我与皇兄说过多次,不知是皇兄不予重视还是大盛国已没有了遏制武进的能力。这样吧,明日晚上就叫你大哥回来,我们父子商议一下这个事情,你有何想法?"
"我与大哥的争执都是家事,我会放下,就看大哥会不会和我一起对付武进了。"
"好,你有如此胸怀最好,若你们兄弟能放下争斗,一致对武进这个外贼,那是最好不过,到时我们拿出对策再去找皇兄商议。"
第二天入夜,大王子奉父命回了王府,见二弟也在,不知何故,问道:"二弟怎么也回京城了,南竹省无事可做了吗?"
"大哥说笑了,为弟忙着呢,怎会无事可做。"
"父王,叫儿子回来有何事情?"他以为又是他们兄弟俩争储的事情,他本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