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坡,便来到了地头上。
平安村的地,分布地很齐整。
除了山上的旱地外,便只有两处水田。
这些田地都集中在一起。
农忙的时候,全村几乎大半的人都在地里。
大家农忙之余,也会聊聊各家的事儿,扯扯闲话。
辛果果如今这副身体还很硬朗,走起路来风风火火的,精神极了。
她来到地头的时候,俩儿子已经带着请来做工的几个村民一起,翻了一半的地了。
辛果果看了看进度,才喊了一声:“老大,你过来一下!”
地里的人听见有人喊,都抬起头去。
看清楚来人,便又都纷纷弯下腰,继续。
季山见是他娘,忙将锄头扔下,踩着陇头,跑了过去。
站在他娘面前,他抬手,拿袖子擦了一把汗:
“娘,您咋来了?”
拿眼睛看了看他娘,确定他娘没再摔了,才松了口气。
原主家这两个儿子个子都不低。
季山看起来估计有一米八将近一米九的样子。
辛果果看他时,都得抬着脖子。
她干脆后退两步,拉开彼此距离,这才淡定地翻了个白眼:
“咋?这地里,你老娘我来不得?”
季山忙赔着笑:“来得!怎么会来不得?儿子这不是担心您的身体嘛!”
辛果果哼了哼:“算你有良心!我没事儿!就是来看看你们这干得怎么样了。”
“这边地里快完了。”
辛果果点点头,不再看这傻大个儿子,视线落在地头上。
全村大部分人一起干活,那场面看起来格外热闹。
“弄完就早点儿回家。”
她又嘱咐了一句,便转身走了。
季山挠了挠头,满脸都是疑惑,娘这过来这一趟,是干啥来了?
等看着他娘的身影走远了,他才又赶紧跳进地里去,勤勤恳恳地继续翻地。
辛果果背着手,溜溜哒哒地,也没回去,而是来到了村东边。
这里有一个小私塾,是平安村和隔壁吴家村合办的。
小私塾的位置就坐落在两村相交的地方。
她家三个孙子,如今都在这里读书。
大娃季知节,是老大家的大儿子,今年八岁,已经在准备着考童生试了。
过了童生试,他就要去县里读书了。
二娃季知礼,是老二的大儿子,今年六岁半。
三娃季知行,是老大家的老三,今年四岁。
原主原本不想这么早送他去读书的。
纯粹是因为两个哥哥都上学了,他不想自己在家玩儿。
辛果果来到村东头。
远远地便见一群老头老太太坐在私塾外的大桐树下,侧耳听着私塾里传出来的读书声。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一个个稚嫩的小嗓音,努力高高扬起,光是听着,便让人觉得充满了希望和朝气。
“季家妹子,你今儿也来了?可有些日子没见着你了,最近干啥呢?”
吴家村一个老太太朝她招手,示意她过去一聊。
辛果果也没拒绝。
抬脚凑过去:“嗨!我能忙活啥?不过就是家里地里罢了。你们这是在干啥呢?”
老太太笑眯眯地咧着嘴,迎着夕阳看着辛果果:
“我们来接孙子,顺便听听这先生教了些什么。”
另一位婆子闻言,忍不住笑道:
“石家的,你可别吹牛了!就你?能听懂么?快别叫人笑掉了大牙!”
石家的婆子也不恼,乐呵呵地咧着嘴:
“听不懂咋了?我家娃儿能听懂就行!”
辛果果没说话。
那位先生讲的并不难懂,但对于小孩子来说,还是稍显艰涩。
她站在一边,听着这些人你一言我一语,不是在夸别家孩子,就是在自谦,实则炫耀。
没一会儿,里面先生说了一声“下课”。
小娃娃们奶声奶气地说:“夫子再见。”
然后收拾了自己的书袋,便欢喜地跑出了私塾。
见到自己家人的那一刻,一个个叽叽喳喳地喊着人,迈着小短腿跑过来。
辛果果直接被三个小娃娃给围在了中间。
三个小家伙小嘴里不停喊着“奶奶”。
那一刻,辛果果只觉得有千万只麻雀在耳边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
她抬手,一人脑袋上拍了一下:“别喊了!你们奶奶我听见了!”
这吵得,她脑仁疼。
“嘿嘿!奶奶,今天你怎么来接我们了呀?”
大娃拉着奶奶粗糙的手,抬着小脑袋看着奶奶。
虽然奶奶平时看着很凶,但其实对他们可好了!
辛果果哼哼一声:
“我就是出来转转,看你们快下学了,顺道跟你们一块儿回去。”
二娃捂着小嘴偷笑:
“才不是!爹说,奶奶最爱口是心非了!奶奶肯定是专门来接我们下学的。”
三娃倒腾着小短腿,小手里拖着大大的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