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本书,是因为遗憾。
今天,是我们认识的1621天,是她离开魔都的第890天。
想了很久,怎么写我的故事,就从我和她相识写起吧。
真正熟悉应该是2018年跨年夜,彼时我刚入职不久,还是一个小萌新。她已经工作一年,平日只是点头之交。那晚,她被朋友放鸽子,看见我在跨年夜发的一个人在家看跨年演唱会的朋友圈,于是在下面留言:要不要一起看跨年电影?
孤单的我欣然前往,可能是冥冥中的缘分,那场电影她选的是—《地球最后的夜晚》,一个很枯燥的文艺片,所以导致朋友们宁愿在外面聊天也不想看,于是这场电影只有我和她。
那场电影的心态已经无从考证,但大概是因为她,因为这部电影,对黄觉这个演员蛮有好感。
后来,她跟我说,那次邀请她以为我不会来的,因为平时我不爱说话,觉得我挺高冷。其实,我只是木讷,不会表达。
可能人与人之间真的很奇怪,真的就像电影里说的那样,有的人见三百次也没用,有的人见三次就够了。明明我们只是看了一场电影,却莫名地开始熟络起来。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她常常喊我一起吃饭,每天快下班,我的微信就会不停地闪烁,我知道那一定是她,因为只有她会喜欢很快地发好几句话,而且,肯定会有三个感叹号,并且单独成行。
我,往往都会说:好。
第一次邀请我去她家应该是19年的中秋节前后,她问我爱吃什么菜,我说喜欢甜食,然后她做了糖醋排骨。
那天我和她一起去的菜市场,她在前面买菜,我负责拎着。我们一起回去,那天阳光很大,她拍了一张我拎菜的背影,我的影子很长很长。
后来她告诉我她其实也不太会做糖醋排骨,是前一天晚上专门问了她妈妈,临时抱佛脚,但我却觉得很好吃。
在这一顿饭不久后,她好像突然觉醒了逛菜市场的爱好,几乎周末都会打车来我小区附近,让我陪她一起逛菜市场,但我那时候却没有意识到,她家附近就有菜市场……
可能我对她的厨艺称赞让她有点上头,她决定在国庆节请朋友们来家里做客。提前决定好做什么菜后,她发现家里没有做粉蒸肉的蒸笼。
于是,我们翘班了,准确的说是请假……
我到现在都记得,翘班那天天气真的很好,还有着微风,我们一起骑着单车在马路上,我觉得她飞起的每一根发丝都写满了自由,我的心是那么欢快,我们看似是要去买蒸笼,但好像又不是为了买蒸笼……
聚会那天,我们俩上午就去买菜备菜,等着下午朋友们的到来。我印象最深的是,每次我从厨房溜出来和朋友聊聊天,她就会喊我的名字,一会儿油很烫,一会儿让我帮忙备菜切蒜,一会儿又找不到了碗具,明明这是她自己的家,后来干脆我就在厨房和她一起忙活。等聚会结束,有個朋友对我说:你们俩好像两口子啊……
冬至那天,我们聚会,晚上十一点,饭局结束,我陪她走回家,我们走着走着忽然下起了小雪,天空飘着雪花,她穿着白色的羽绒服,在前面蹦蹦跳跳,特像一只可爱的小企鹅。某一个瞬间,我想说些什么,但最终没有说出口。所以我在书中写,苏叶和姜白芷遇见的第一场初雪,他在想,今朝同淋雪,也算共白头。不,是我在想。
19年跨年夜,她知道我喜欢相声,问我要不要一起去看郭德纲的相声巡演。但恰逢高中好友结婚,我没有答应,选择参加朋友婚礼。当我返回魔都第二天,忽闻噩耗,父亲意外去世,于是我再次返回老家开始处理丧事,然后那场病情开始了……
我在老家待了三个月,她在蓉城待了三个月,在这期间,有一天晚上她问了我一个问题:是在老家蓉城呆着好还是在魔都?
我说,让她跟着自己的心。
不久后因为工作以及其他因素,她决定辞职返回蓉城。
所以我让苏叶也面临了一个问题:猜姜白芷喜欢话剧暗恋这一部分还是桃花源这一部分,苏叶答对了。
我从来没想过我们会有分开的一天,我以为我们会在一起吃饭很久很久,分别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特别遥远的话题,可她就是要离开了。
所以我写:分别不是都是十里长堤,杨柳岸晓风残月,只是在一个该分别的时候。
她要离开的事是提前三个多月就告诉了我,只告诉了我。她说,只要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好好告别,离开的时候就不会那么伤心。
那三个月她往返于魔都和蓉城,每次她飞回来,我们就会一起吃饭,她说,吃一顿就少一顿了。
在她告诉我要离开的时候,我就准备给她写一封信,字里行间只是回忆我们相处的点点滴滴,准备在她离开的时候送给她。
这封信我写了三个多月,但一个字都没写出来,倒是想了她三个月,一直到她离开那天的前夕,我才将数千字的长信写好。
她正式离职那天是10.16,而我入职那天也是10.16,我觉得好像冥冥中已经注定了一切。
去机场,是她要求我送的。
在机场安检口,我们挥手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