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芦韦老师见面,是蒋博主动提出来的。
公司虽然已经有了编剧组,但是缺少领头羊,按照蒋博的规划,既然要做肯定要做最强的队伍,所以就想起了芦韦老师。
之前来过公司的刘衡老师也在考虑范围之内,让老谋子也给发了邀请。
只是芦韦老师比较给面子,所以就把见面时间约在了前面。
参观了一圈之后,回到公司会议室。
张娇已经提前搞训练去了,老谋子对于演员的要求很高,她一个非科班半路出家的演员,那点演技水平,根本不够看。
蒋博已经把人送到电影学院去了。
大专班什么的,本来就是为了赚钱,多个插班生,多收一份钱也没什么不好。
暂时没了女秘书,只能委屈下雪姐。
泡完茶之后,蒋博把人也留下来了,怎么说也是总经理,参与下重要会议也是应当的。
“芦老师,现在情况大体上就是这样,不知道您有没有兴趣加入?”
蒋博没绕什么弯子,就直来直去问了。
说白了,也是心底有数。
聚变的这种内部架构,以及协作模式,对于搞创作的人而言,已经算是最好的选择。
编剧不外乎两种类型。
外向型的,综合能力强,蒋博可以提供编剧中心制的机会,让这些编剧,有组织项目的条件。
当然也只是条件而已。
具体谈合作,还得是编剧自己来。
自己找导演,自己找演员,把盘子组起来。
然后公司投资,制片,拍摄,发行。
内向型的就更好解决了,写出来的东西,交给能合得来的导演或者制片人。
然后接下来无论是导演中心制,还是制片人中心制,都能把剧组拉起来。
实在不行,编剧喜欢某個演员,搞个演员中心制也不是不行。
在进行内部架构,还有职能设计的时候,蒋博就已经考虑周全了,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底气。
芦韦喝了盏茶,想想了之后才说:“我要是不签公司的话,以后会不会影响合作?”
蒋博摇摇头道:“合作肯定还是可以继续合作的,但是自己人和外人,待遇上肯定有差别,想必您也能理解。”
就这么说吧,自家人的事情,肯定都会帮忙,主动的那种,根本不需要谈什么钱,打什么招呼。
就跟以前村里一门人的关系差不多。
村里有一种说法,不同地方可能称呼不一样,叫一个老太,或者同一个老祖的。
文面点的说法,其实就是曾祖母。
按照人均寿命来看,很少出现高祖母也在的情况。
五服是个很复杂的系统。
所以一般认为,同一个曾祖母,就是一家人。
既然是一家人,守望相助肯定是必须的。
谁家有个婚丧嫁娶的大事,一大家子人,都不用请,就会主动来帮忙。
放到这里也一样。
芦韦要是签了合同,就是公司的人,以后有剧本出来,是想自建剧组拍摄,还是只想出本子都可以。
但是不签的话,基本上就只有两种合作方式。
要么把剧本卖给公司,拿钱之后,剩下的风险和利益,就跟他没什么关系了。
要么就是他想组盘子,自己拍。
聚变可以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比如,提供专业的摄影师,专业的灯光,等等。
算是服务输出,干活拿钱。
至于项目的风险还有回报,都跟聚变没有半分关系。
当然,这两种可能性,听起来都差不多。
但也只能是听起来。
人员的调派肯定是个技术活,什么样的人可以提供专业支持,肯定不是最顶尖的。
毕竟聚变自身,每年还有项目要上马。
人手安排上,以及制度设计上,肯定要先紧着自家来。
芦韦本能的还想摆摆架子。
作为一个成熟的编剧,经历过的谈判次数,恐怕比蒋博都多。
就算心里千般愿意,也得抻一抻,拉高一下身价。
蒋博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师兄,刘衡老师那边,您给约的是什么时候?”
“就是今天下午。”
老谋子也是眼明心亮之人,配合起来贼六。
其实还没约时间,就是信口胡来的。
“没关系,芦老师,您可以回去考虑一下,咱们下次见面再商量。”
刚提完刘衡,蒋博就主动推了芦韦一把,以退为进。
别说这招还真挺好使。
芦韦当场就答应了:“蒋导,我签在公司也可以,但是有几个条件,公司得答应。”
在蒋博看来,只要开口谈条件,就是好事一件。
最起码在意向上,有能达成合作的可能。
“有什么条件,您说?”
蒋博嘴上在问,心里却不以为然。
编剧而已,能提什么条件,更何况芦韦老师年龄也不小了。
要真是找女演员的话,对他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
“第一就是,我不在公司坐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