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王五归纳老张在武昌城的所做所为,肯定会给老张题送八个大字——“动员一切,一切动员”。
为了确保武昌城以及自己总督封疆的位子,老张已经痴魔。
不过与其说老张为了自己的官帽子疯魔,倒不如说是受了王五的刺激更加准确。
人活一口气,佛争一柱香。
王五的不地道迫使老张不得不采取有效手段,以防范并遏制任何敌对势力对武昌城的染指行为。
这个敌对势力不仅指以王五为首的明军新势力,也包括以贝勒董额、辅国公特尔亲为首的被俘虏满洲亲贵。
老张不可能答应王五接董额来武昌城的,因为来的不是董额一个人,还有那被俘的三万大军。
真叫董额带着三万降兵进了武昌城,还能有他湖广总督说话的份么。
万一董额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再叫王五给洗了脑,真要在武昌搞什么新大清,又或为两白旗竖起“替天讨黄”的大旗,那老张可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弄到最后,除了白白便宜王五这小子,他老张是一点好处也落不到的。
甚至于还会把吴三桂那头猛虎给引来。
得不偿失。
因此,老张必须采取强硬态度,以遏制王五不切实际的要求,从而让事情回到他设定的“剧本”中来。
在这个“剧本”中,老张是解决事乱的头号功臣,王五则获得大清“第五藩”的待遇,你好我好大家好。
复的什么明,反的什么清嘛。
光态度强硬不行,必须有强硬的动作与之配合。
不到半个月时间,老张不仅号召省城官绅百姓捐了两百多万两军饷,还扩编了一支人数多达一万七千人的“新勇”。
使得武昌城防力量由原先的万余人激增至近三万人。
除“新勇”外,老张又动员城中官绅府上的家奴组建了号称“丁勇”的敢死队,总人数多达八千。
为了能武装新勇、丁勇,不使健儿赤手空拳,藩库中能发下去的兵器都发了,就这数量也依旧不够,原因是早先囤积在武昌城的军械物资都被王五给卷到了荆州。
无奈之下,老张只得以总督名义行文尚未沦陷的府州县紧急往省城运送军械,又连派四拨人马前往位于长沙要求偏沅湖南巡抚韩思琦往武昌派兵,同时要求湖南方面将今年的夏、秋两税及去年未解税款全部送解武昌。
为之特地给燕京发去八百里急报,希望朝廷能够体谅这一权宜之计,因为武昌于大清实在太过重要。
东拼西凑之下,才勉强保证新组建的健勇能够两人配一把刀矛,虽然这与老张希望的强军装备相差太大,起码让武昌城的城防力量上了几个台阶。
副将汪震给总督大人吃了颗定心丸,就是明军想要渡江攻破武昌城的话,至少需要发兵十万,否则,他们连武昌城的一根毛都别想拿走。
没有人比老张更清楚江北明军的真实情况了,他估算就算王五把俘虏降兵动员武装起来,顶天也只能动员两万人左右,而这两万人又不能都拉到汉阳来,所以王五能用于攻打武昌的兵马最多一万。
一万和十万,可不是量的差距,而是天与地的差距。
前番王五凭借不到万人的兵力就守住荆州重创了杰书,有这成功之例在,老张怎么看王五那小子都不敢倾力过江。
因此,即便明军控制了长江,每天在他老人家眼皮底下于江上晃悠,老张也是丝毫不慌。
这半个月来除了扩编人马加强城防外,他做的最多就是动员。
精神层面的动员。
主要是动员城中的官绅,号召他们能与总督大人一起誓死守卫武昌,有钱出钱,有人出力,有力出力。
前天特地在总督衙门召集城中官绅和百姓代表,长篇阔论洋洋洒洒讲了大半个时辰。
这篇讲话在当天由总督衙门油印的邸报上全文油印,若为这篇文章取个名字,应当叫《怎样保卫大武昌。
这也是自荆州事变以来老张第一次在正式场合提出“保卫大武昌”的口号。
“湖广是天下的中心,武昌是湖广的中心,今叛乱迭起,武昌面临从未有过的危机本督已向朝廷奏明坚决、誓死捍卫武昌城,城在人在,城亡人亡本督希望诸位能够与本督一起于这长江畔的重镇发出暴烈的吼声”
不知道是不是受王五感染,作为湖广总督的张长庚竟然于这篇讲话大量采用白话,说到激动处更是慷慨激昂,抑扬顿挫,让在座的官绅和百姓代表们情绪也是随之高涨。
会后,又捐纳军饷七十多万两。
老张本人也带头捐出了一年俸禄,此举在城中传开后一时成了美谈。
得知江北的叛军沿江不许船只入江后,老张不甘示弱也下令封江,并派出多支沿江巡逻队,同东南沿海禁海一样也是不许片板下江。
湖北布政使于养志见明军每天在江上晃悠,于城中军心士气是个不小的打击,因此建议总督大人下令城头火炮朝江中轰一轰,以提高军民守城信心。
但这一建议却被总督大人搁置了,理由是炮弹数量有限,不能轻易浪费。
好钢用在刀刃上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