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还没看清楚皇帝的本质。可能因为他过去教导皇帝,始终放不下先生的架子。
“也不能不惩戒,不然今日敢践踏民田,明日就敢强-奸-妇-女。”
自己给自己写了剧本,一但没有按照剧本走,整个人都颓废了。
可见此人在做亲民官的时候,也是个飘着的官儿。
一共没睡两个时辰,贾琏就起来了,洗脸的时候很是无奈,行军途中没法洗澡,爱干净的贾琏太难受了。不过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
弄点热水擦了擦身子,穿戴整齐出帐时,外面已经人声鼎沸。
拆掉营寨,收拾行装,准备车马,然后才是整队出发。最忙碌的人是齐国远。
一路南下,行军速度保持在日行百里,得益于地方官员的配合,没出大乱子。
关键还是张廷恩此次随军,带足了银元。沿途大把撒钱,加之军纪严肃,官军受到了地方上的热烈欢迎。很多老卒都觉得,太神奇了,以前根本不可能有这种事情。百姓害怕官兵的程度,超过了土匪。
行止南阳外围,三军减速,岳齐收拢三军后,这才以一个整体进入南阳地界。
时间是九月,南阳地面道路两旁的田野空旷,沿途路过村子,人都跑光了,好些村子只剩下残垣断壁。一路顺畅的京营瞬间统领岳齐,看见第一个被毁的村子后,立刻把夜不收派出去三十里,大军放慢速度,缓缓逼近南阳城。
距离南阳五十里,前锋发来消息,已经多次接触到叛军的游兵散勇,并遭遇到百十人的小团伙,发生了短促的交战。装备精良的京营,至今未尝败绩。
通过审讯俘虏才知道,流入南阳的乱民,打的都是吴汉的旗号。最初那波闹事的矿工,反而留在郧阳山区里头,继续当草头王。吴汉所部所需的大量军械,都要用钱从那边买。双方有旧怨不假,因为利益,也不是不能合作。
如今的吴汉打出了大顺的旗号,自号为大顺王,号称二十万之众。
岳齐分析,打个对折,十万人是有的,其中肯战能战者,最多一万,甚至是五千。
这个判断很快就被证明是正确的,前锋一场突袭,破了一个营地后,俘虏几乎是清一色老弱妇孺,审问才知,青壮全都跟跟着吴汉的主力去征粮了。主要目标是土围子。
地方士绅和宗族社会,有一个土围子,三五百青壮,就能抗住十倍之敌的攻击。
吴汉部战法灵活,先打一波,打不下来就派人去谈,对方服软了,交出一部分粮食和银两,双方达成临时协议。
因为粮食不足,吴汉所部留下老弱为主的人马围住南阳,大部都在外面征粮。
有鉴于此,岳齐快速的做出部署,大军不可直奔南阳,而是让前锋频频袭扰,做出攻击的姿态,迫使吴汉的主力回来迎战,力争一战成功,解除南阳府地面的乱局。
因为说了不懂军事,即便是列席会议,贾琏也是一言不发。
散会之后,同样没发言的张廷恩问贾琏:“岳齐之策,你以为如何?”
贾琏对此问没有着急回答,而是沉思片刻才道:“我不懂军事,但总觉得他的安排要落空。原因很简单,岳齐过去在三边,对手以游牧部落为主,因为机动性的优势,草原部落即便发现了官军主力,也会尝试的打一下,输了就跑,赢了可就赚大了。郧阳这边的乱民,机动性方面甚至还不如官军,吴汉私盐贩子出身,他应该比谁都知道,双方战斗力的差距。如果没猜错,吴汉大概是要丢下南阳城外的人,自己带着精锐跑路。只要往山里一钻,官兵再多,一时半会也拿他没法子。”
张廷恩听罢,觉得很有道理,想问一句为何当时不说,转念一想,说了反而不好。搞不好还能吵起来。岳齐是老行伍,有自己的一套,哪里会听一个小青年的呢?
关键还是贾琏出身勋贵,与边军出身的岳齐,天然对立。
把贾琏丢到这次的军中,很有一点奇怪的味道,似乎北宋那会的皇帝,就喜欢这么干。任何一个部门,任何一个单位,都要给你搞出多方势力相互牵制。
这特么的是皇帝传统手艺了,可以理解。
好在贾琏虽然年轻,却没有跳出来唱翻到,没有激化矛盾。
张廷恩让贾琏回去,自己去见岳齐,这边正在忙着部署呢,张廷恩进来后,把贾琏的内容换成自己的担忧。对此岳齐反应平淡,而且还淡淡的回一句:“张相所虑周全,此番南下,沿途各地方并无周详敌情提供,我部只能自行摸索敌情。不明敌情的情况下,自然是要结硬寨,打呆仗。”
岳齐的态度还算不错,张廷恩却听出了一点味道,别来指手画脚,不要教我怎么打仗。
对此,张廷恩早有心理准备,也没有生气的意思,而是笑着离开。
岳齐的部署如下,主力在南阳城外四十里安营扎寨,派人联系城内,等待叛军主力来战,争取里应外合。其次是把所有骑兵撒出去,袭击那些落单的,规模不大的叛军。利用机动性的优势,迫使敌军猬集,并不惜一战。
贾琏这边只能继续维护军纪,同时监督民夫构筑营寨。
派出去的信使,当夜便潜入了南阳城,次日便带回信。野外的骑兵四